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进一步释放“后备厢经济”的积极效应

2022年05月31日 08:41   来源:工人日报   周荣光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来不少地方兴起“后备厢经济”:每逢夜幕降临,一辆辆私家车整齐停靠在商圈、写字楼外的空地上,车主们在精心装饰的后备厢里摆上鲜花、首饰、美食、创意盲盒等消费品供市民选购,琳琅满目的“后备厢集市”吸引着市民的目光。

  作为一种新兴经营方式,“后备厢经济”的参与者或是利用业余时间增加收入的人,或是初次创业的青年人,他们主动参与到城市“夜经济”中来,既给消费带来新鲜体验,也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了新的可能。由于经营方式新颖灵活,又适应市民夏日休闲消暑需求,“后备厢经济”还让城市多了一份烟火气。

  “后备厢经济”看似“小天地”,却不失为当下挖掘潜力促消费稳就业背景下的一种新作为、新尝试,这不仅可以适当减轻经营者的房租压力,打破经营空间限制,提高商品销售成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实现了多方共赢。时下,稳住消费基本盘,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各地诸多商家都在积极作为和探索,比如不少商家在当地暂停堂食后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外卖方面、开启了“摆摊”模式。对类似的自救,有关方面不妨给予扶持,引导市场主体有序开展促销活动,提升居民消费便利度,激发更多消费潜力。

  当然,在给予“后备厢经济”等肯定与包容的同时,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这一经营模式有着极强的流动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商品质量问题等消费纠纷,消费者很可能会面临“找不到人”或“无处说理”的维权困境——有的不良商家可能趁机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或商品;占道经营等也会影响交通秩序或公共卫生状况,等等。

  “后备厢经济”不是法外之地,针对这一经营模式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关方面应增加预见性,打好监管服务提前量,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服务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让商家与消费者都能更好地享受其释放的红利。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进一步释放“后备厢经济”的积极效应

2022-05-31 08:41 来源:工人日报 周荣光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来不少地方兴起“后备厢经济”:每逢夜幕降临,一辆辆私家车整齐停靠在商圈、写字楼外的空地上,车主们在精心装饰的后备厢里摆上鲜花、首饰、美食、创意盲盒等消费品供市民选购,琳琅满目的“后备厢集市”吸引着市民的目光。

  作为一种新兴经营方式,“后备厢经济”的参与者或是利用业余时间增加收入的人,或是初次创业的青年人,他们主动参与到城市“夜经济”中来,既给消费带来新鲜体验,也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了新的可能。由于经营方式新颖灵活,又适应市民夏日休闲消暑需求,“后备厢经济”还让城市多了一份烟火气。

  “后备厢经济”看似“小天地”,却不失为当下挖掘潜力促消费稳就业背景下的一种新作为、新尝试,这不仅可以适当减轻经营者的房租压力,打破经营空间限制,提高商品销售成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实现了多方共赢。时下,稳住消费基本盘,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各地诸多商家都在积极作为和探索,比如不少商家在当地暂停堂食后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外卖方面、开启了“摆摊”模式。对类似的自救,有关方面不妨给予扶持,引导市场主体有序开展促销活动,提升居民消费便利度,激发更多消费潜力。

  当然,在给予“后备厢经济”等肯定与包容的同时,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这一经营模式有着极强的流动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商品质量问题等消费纠纷,消费者很可能会面临“找不到人”或“无处说理”的维权困境——有的不良商家可能趁机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或商品;占道经营等也会影响交通秩序或公共卫生状况,等等。

  “后备厢经济”不是法外之地,针对这一经营模式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关方面应增加预见性,打好监管服务提前量,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服务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让商家与消费者都能更好地享受其释放的红利。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