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用好“工具箱”确保煤炭保供稳价

2022年05月27日 06:2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举措再加码,各地经济恢复步伐加快,煤炭需求也逐步回升。再加上夏季用电高峰的临近,电力供应特别是占全社会发电量约六成的煤电生产,再次引发社会各方的关注。

  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因“煤荒”导致的局部地区“拉闸限电”现象,一直牵动着市场神经。虽经多方努力,煤炭供应不足、煤价持续飙升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俄乌冲突升级、新冠肺炎疫情多点反复等超预期因素的出现,给持续波动中的煤炭市场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煤炭是重要的基础能源,事关经济平稳运行和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成为当前我国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

  保供方面,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量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1月至4月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0.5%,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四省份合计占比80.9%。不过,与持续增长的煤炭需求相比,当前我国煤炭供给瓶颈仍然存在。按照计划,今年全国将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保能源安全。落实地方煤炭产量责任,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加快办理保供煤矿手续。目前,产煤省份在开足马力抓生产的同时,新增产能释放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我国调整了从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的煤炭进口关税,将此前3%至6%不等的最惠国税率统一调整为零,此举有望促进南方及沿海地区加大煤炭进口力度,进一步提升煤炭资源的配置效率。

  稳价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和《关于明确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的公告》两份文件,前者提出了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后者明确了煤炭领域哄抬价格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为相关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经营提供了明确指引。从市场反馈看,这两份文件着力构建煤价预期引导和调控监管的闭环机制,为提高煤炭长协兑现率、确保煤价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有度的支撑,也有助于增强我国煤炭市场供给的安全性、可靠性。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要进一步保障煤炭供需稳定和能源安全,提升煤炭储备能力,增强中国煤炭自主供给能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下,促进煤炭行业向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加速转型。

  实现上述目标,从短期看,要继续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通过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强化市场预期管理等措施,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通过稳煤价来稳电价、继而稳定整体用能成本;从长远看,以煤为主仍将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基本国情,要不断创新调控方式手段,不断丰富工具箱政策储备,确保在关键时期能够“粮草充足”,真正发挥其保供稳价的“压舱石”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积极应对煤价飙升、煤电企业大幅亏损等问题挑战中,有关部门对于如何通过市场手段优化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煤炭产销供给动态平衡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如何利用政策工具加强对煤炭市场监管引导等方面,也更加游刃有余。下一步,要继续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合力,加快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让煤炭利用变得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阳)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经评论:用好“工具箱”确保煤炭保供稳价

2022-05-27 06:2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举措再加码,各地经济恢复步伐加快,煤炭需求也逐步回升。再加上夏季用电高峰的临近,电力供应特别是占全社会发电量约六成的煤电生产,再次引发社会各方的关注。

  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因“煤荒”导致的局部地区“拉闸限电”现象,一直牵动着市场神经。虽经多方努力,煤炭供应不足、煤价持续飙升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俄乌冲突升级、新冠肺炎疫情多点反复等超预期因素的出现,给持续波动中的煤炭市场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煤炭是重要的基础能源,事关经济平稳运行和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成为当前我国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

  保供方面,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量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1月至4月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0.5%,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四省份合计占比80.9%。不过,与持续增长的煤炭需求相比,当前我国煤炭供给瓶颈仍然存在。按照计划,今年全国将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保能源安全。落实地方煤炭产量责任,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加快办理保供煤矿手续。目前,产煤省份在开足马力抓生产的同时,新增产能释放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我国调整了从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的煤炭进口关税,将此前3%至6%不等的最惠国税率统一调整为零,此举有望促进南方及沿海地区加大煤炭进口力度,进一步提升煤炭资源的配置效率。

  稳价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和《关于明确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的公告》两份文件,前者提出了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后者明确了煤炭领域哄抬价格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为相关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经营提供了明确指引。从市场反馈看,这两份文件着力构建煤价预期引导和调控监管的闭环机制,为提高煤炭长协兑现率、确保煤价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有度的支撑,也有助于增强我国煤炭市场供给的安全性、可靠性。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要进一步保障煤炭供需稳定和能源安全,提升煤炭储备能力,增强中国煤炭自主供给能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下,促进煤炭行业向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加速转型。

  实现上述目标,从短期看,要继续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通过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强化市场预期管理等措施,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通过稳煤价来稳电价、继而稳定整体用能成本;从长远看,以煤为主仍将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基本国情,要不断创新调控方式手段,不断丰富工具箱政策储备,确保在关键时期能够“粮草充足”,真正发挥其保供稳价的“压舱石”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积极应对煤价飙升、煤电企业大幅亏损等问题挑战中,有关部门对于如何通过市场手段优化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煤炭产销供给动态平衡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如何利用政策工具加强对煤炭市场监管引导等方面,也更加游刃有余。下一步,要继续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合力,加快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让煤炭利用变得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阳)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