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原则、目标与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现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对加快共同富裕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推进共同富裕。市场能够保证效率,但不能确保公平;政府能够弥补市场失灵,但也存在越位、缺位的风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早已建立,但行业垄断、所有制歧视、市场准入限制等问题始终未被彻底消除,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次《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在顶层设计上强化了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健康运行的市场经济中展开竞争,使各类生产要素获得反映要素价值和贡献的回报,形成既体现效率又体现公平的初次分配,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
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推动信息平台互通共享推进共同富裕。信息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稀缺资源,信息不对称不仅导致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失灵,同时也会阻碍经济发展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近年来,我国在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产业化与数字化协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信息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强大引擎。但另一方面,信息和数据的获得存在一定的门槛,城市及发达地区更容易享受信息化和数字化带来的好处,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更可能在“数字鸿沟”中迷失发展方向,从而加剧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本次《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推进了市场的高标准联通。这一制度安排通过搭建城乡融合、区域联通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城市与乡村、东部与中西部都能在全国统一的信息市场中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全国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不仅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更是促进社会公平、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在推进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距离真正实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使要素按实际贡献获得公平报酬的目标仍有较大距离,特别是户籍制度等阻碍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对促进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占比的提高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次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统一的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能源和生态环境市场,加快构建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体制。这一制度安排明确了进一步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的改革方向,对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健全有助于共同富裕实现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提高商品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要关注“共同”,也要关注“富裕”,提高商品服务供给能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大蛋糕”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另一方面,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仍然不足,有效供给不足带来的“需求外溢”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消极作用,拖累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本次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在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的基础上实现商品和服务市场的高水平统一。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形成鼓励高质量商品和服务供给的政策导向,使我国经济朝着更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方向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构建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推进共同富裕。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可以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有助于创新发展、创业致富。近年来,我国在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市场监管能力、规范不正当竞争和市场干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另一方面,受地方和行业保护主义影响,妨碍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的行为转而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和地区封锁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这既不利于“做大蛋糕”,也不利于“分好蛋糕”,已成为推进共同富裕最重要的风险来源之一。本次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行业进入壁垒,着力推动营商环境改善。这一制度安排有助于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发展潜力,促进形成优胜劣汰的正向激励机制,为进一步激发要素活力,鼓励创业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内生动力。
(作者:邹一南、孙生阳,分别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