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 “居家办公”不能像防贼

2022年05月12日 07:59   来源:羊城晚报   郭元鹏

  近日,有用户在某职场社交平台爆料称,在线职业教育公司尚德机构要求北京朝阳全区员工实行居家办公,并要求员工连夜安装电脑监控软件,必须每5分钟自动截屏,每天截屏次数不够89次的算旷工。(5月11日界面新闻)

  因为这家企业要求“居家办公”的职工,每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上传,有职工表示:导致我都不敢去厕所了。如果几次抓拍不到,就要扣除全部绩效。职工和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好了,职工才能多赚钱;职工多干活,企业才能有发展,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上述的这则新闻,倒是给了我们不少思考的地方——疫情之下的“居家办公”究竟如何才能做到最好?

  随着疫情的反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居家办公”或许会成为一种常态,这是“戴着口罩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不少地方出现了涉及“居家办公”的劳务纠纷,各种奇奇怪怪的措施横空出世:有的要求职工“居家办公”期间,必须24小时保持通话工具畅通;有的要求职工,必须确保2分钟之内回复微信群里的信息,“不回答收到”就在经济上处罚;有的企业规定,“居家办公”期间超过8小时之外的时间不算加班,星期六星期天也不算加班,理由是“居家办公”效率不高。

  对于企业而言,想提高“居家办公”的效率是可以理解的,现实中“居家偷懒”的也应该是存在的,可是应该是个别情况,毕竟有“工作任务”摆在那儿。监督“居家办公”不能没有底线,不能把职工当贼一样地防范。这里涉及的是“互相信任”的问题。对于职工而言,需要理解企业的不容易,尤其是疫情之下的发展更困难,要多些“感同身受”,做到“居家办公”和“单位办公”一样兢兢业业,无论是不是有监督都要“表里如一”,认认真真“居家办公”,对企业有好处,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也有好处;对于企业而言,更需要信任职工,你对职工的信任,给予职工的不仅是该有的尊重,而且这种尊重还会激发职工的干劲。

  这种“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的做派,显然是不合适的。首先,让职工时时刻刻有“被盯着”的感觉,做起工作来会十分不舒服,心理上难以接受;其次,“居家办公”的环境是家庭,有可能是卧室,有可能是客厅,在“抓拍人脸”的时候,很可能还抓拍到隐私,这实际上也是对私密空间的侵犯;更为重要的是,5分钟一次抓拍人脸,还导致了生活不便的问题,像上厕所这样的事情,如果肚子不舒服,5分钟恐怕也解决不了?

  其实,“居家办公”不是不能监控 ,监控的最好办法是 “业绩量”“工作量”,何必非要把“居家办公的职工”纳入到企业火辣辣的眼睛里 ?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居家办公”不能像防贼!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 “居家办公”不能像防贼

2022-05-12 07:59 来源:羊城晚报 郭元鹏

  近日,有用户在某职场社交平台爆料称,在线职业教育公司尚德机构要求北京朝阳全区员工实行居家办公,并要求员工连夜安装电脑监控软件,必须每5分钟自动截屏,每天截屏次数不够89次的算旷工。(5月11日界面新闻)

  因为这家企业要求“居家办公”的职工,每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上传,有职工表示:导致我都不敢去厕所了。如果几次抓拍不到,就要扣除全部绩效。职工和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好了,职工才能多赚钱;职工多干活,企业才能有发展,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上述的这则新闻,倒是给了我们不少思考的地方——疫情之下的“居家办公”究竟如何才能做到最好?

  随着疫情的反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居家办公”或许会成为一种常态,这是“戴着口罩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不少地方出现了涉及“居家办公”的劳务纠纷,各种奇奇怪怪的措施横空出世:有的要求职工“居家办公”期间,必须24小时保持通话工具畅通;有的要求职工,必须确保2分钟之内回复微信群里的信息,“不回答收到”就在经济上处罚;有的企业规定,“居家办公”期间超过8小时之外的时间不算加班,星期六星期天也不算加班,理由是“居家办公”效率不高。

  对于企业而言,想提高“居家办公”的效率是可以理解的,现实中“居家偷懒”的也应该是存在的,可是应该是个别情况,毕竟有“工作任务”摆在那儿。监督“居家办公”不能没有底线,不能把职工当贼一样地防范。这里涉及的是“互相信任”的问题。对于职工而言,需要理解企业的不容易,尤其是疫情之下的发展更困难,要多些“感同身受”,做到“居家办公”和“单位办公”一样兢兢业业,无论是不是有监督都要“表里如一”,认认真真“居家办公”,对企业有好处,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也有好处;对于企业而言,更需要信任职工,你对职工的信任,给予职工的不仅是该有的尊重,而且这种尊重还会激发职工的干劲。

  这种“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的做派,显然是不合适的。首先,让职工时时刻刻有“被盯着”的感觉,做起工作来会十分不舒服,心理上难以接受;其次,“居家办公”的环境是家庭,有可能是卧室,有可能是客厅,在“抓拍人脸”的时候,很可能还抓拍到隐私,这实际上也是对私密空间的侵犯;更为重要的是,5分钟一次抓拍人脸,还导致了生活不便的问题,像上厕所这样的事情,如果肚子不舒服,5分钟恐怕也解决不了?

  其实,“居家办公”不是不能监控 ,监控的最好办法是 “业绩量”“工作量”,何必非要把“居家办公的职工”纳入到企业火辣辣的眼睛里 ?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居家办公”不能像防贼!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