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日前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1至4月,我国新设市场主体在较大基数的基础上仍然实现了正增长,截至4月底,我国实有市场主体1.58亿户,仍保持10.5%的较高增速。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也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经济发展活力的见证者。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性显著增强,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给各国市场主体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新设市场主体仍保持正增长,从2020年底的1.4亿户,到2021年的1.5亿户,再到今年1至4月新增898.7万户,是我国经济强大韧性的生动体现,也折射出人们对我国庞大市场的强大信心。
宏观层面,剖析我国新设市场主体的稳定增长,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过去两年,我国经济不仅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且国内生产总值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17%以上,市场主体增长是与经济增长同频共振的结果。二是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人口总量为141178万人,庞大的基数、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意味着深厚的市场潜力。三是新经济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尽管疫情给线下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但线上经济的逆势增长,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
政策层面,离不开“看得见的手”的积极作为。一方面,“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为更多市场主体生得下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持续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提升的准入准营便利化程度,无疑极大地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面对疫情等给企业生存带来的巨大压力,一系列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纾困政策为广大市场主体战胜困难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了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同时,各地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有针对性的援企暖心举措。多措并举是“保市场主体”的重要经验。
当前,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以及国际复杂形势的影响,做好“保市场主体”工作仍需加强。结合过去两年各地“双统筹”的实践,首先,“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发展。市场主体活力越强劲,越能加快经济社会的恢复,要不断优化政策,竭力避免落实防控举措“一刀切”。其次,“保市场主体”是强化对广大中小微企业的帮扶。这类企业关系千家万户,困难面前抗压能力更脆弱,需要以暖心之举为其增强信心。最后,要不断提高各类支持举措的及时性、针对性,确保政策红利足额传导至市场主体。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让更多市场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我国经济发展就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