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安全不可分割”绝不是一家之言

2022年04月27日 08:12   来源:南方日报   丁戈隆东

  当今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人类还未走出疫情阴霾,乌克兰危机硝烟又起,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又怎样实现共同安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首次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这一重大倡议直面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回应了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冲突战争的迫切需要,顺应了世界各国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团结的共同追求,为弥补人类和平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为核心要义,其中之一是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安全不可分割”是中国一直以来的主张,近期在乌克兰危机中也一再强调这一立场。然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却指责“中方一再重复俄罗斯的一些说法,包括安全不可分割原则”。这是罔顾事实的无理指责,再次展露美国的霸权逻辑。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军援军售、制裁打压,一味追求凌驾于他国之上的绝对安全,恰是当前欧洲安全危机的根源所在。

  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各国的安全利益都是彼此平等的,也是相互依赖的。一方面,任何国家的正当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不应被长期忽视和系统性侵犯;另一方面,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也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这便是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在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基础上,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重视彼此合理安全关切,进一步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从而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安全,才是应对全球安全挑战的长久之道。

  “安全不可分割”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一项重要原则,绝不是中国或俄罗斯的一家之言,而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成员国、广大欧洲国家都接受的。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原则已经载入1975年《赫尔辛基最后文件》、1990年《新欧洲巴黎宪章》、1997年《北约—俄罗斯基本协定》、1999年《欧洲安全宪章》等重要文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作为上述文件的签字或参与方,美国如今数典忘祖、背信弃义,声称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是俄罗斯的说法。忘记历史就是最大的背叛,否认共识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安全不可分割”是具有高度共识的安全原则,是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折冲,岂容美方颠倒黑白、混淆视听!

  环顾全球,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正前所未有地面临分裂的危险——一些国家固守冷战对抗的陈旧思维,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借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借规则之名行“双标”之实,借民主之名行霸权之实,严重破坏国际安全秩序,加剧全球安全治理赤字。事实一再证明,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安全不可分割”植根于真正多边主义理念,摒弃零和博弈、阵营对抗过时观念,倡导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供了新的思路。

  没有和平,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没有安全,繁荣就是无本之木。我们身处的世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上升,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正当其时,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非常必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安全不可分割”绝不是一家之言

2022-04-27 08:12 来源:南方日报 丁戈隆东

  当今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人类还未走出疫情阴霾,乌克兰危机硝烟又起,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又怎样实现共同安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首次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这一重大倡议直面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回应了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冲突战争的迫切需要,顺应了世界各国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团结的共同追求,为弥补人类和平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为核心要义,其中之一是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安全不可分割”是中国一直以来的主张,近期在乌克兰危机中也一再强调这一立场。然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却指责“中方一再重复俄罗斯的一些说法,包括安全不可分割原则”。这是罔顾事实的无理指责,再次展露美国的霸权逻辑。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军援军售、制裁打压,一味追求凌驾于他国之上的绝对安全,恰是当前欧洲安全危机的根源所在。

  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各国的安全利益都是彼此平等的,也是相互依赖的。一方面,任何国家的正当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不应被长期忽视和系统性侵犯;另一方面,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也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这便是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在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基础上,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重视彼此合理安全关切,进一步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从而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安全,才是应对全球安全挑战的长久之道。

  “安全不可分割”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一项重要原则,绝不是中国或俄罗斯的一家之言,而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成员国、广大欧洲国家都接受的。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原则已经载入1975年《赫尔辛基最后文件》、1990年《新欧洲巴黎宪章》、1997年《北约—俄罗斯基本协定》、1999年《欧洲安全宪章》等重要文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作为上述文件的签字或参与方,美国如今数典忘祖、背信弃义,声称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是俄罗斯的说法。忘记历史就是最大的背叛,否认共识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安全不可分割”是具有高度共识的安全原则,是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折冲,岂容美方颠倒黑白、混淆视听!

  环顾全球,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正前所未有地面临分裂的危险——一些国家固守冷战对抗的陈旧思维,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借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借规则之名行“双标”之实,借民主之名行霸权之实,严重破坏国际安全秩序,加剧全球安全治理赤字。事实一再证明,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安全不可分割”植根于真正多边主义理念,摒弃零和博弈、阵营对抗过时观念,倡导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供了新的思路。

  没有和平,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没有安全,繁荣就是无本之木。我们身处的世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上升,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正当其时,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非常必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