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入乡村

2022年04月26日 06:5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日前,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2年)》,明确了鼓励投资的13个重点产业和领域。

  从乡村发展角度来看,扩大投资离不开社会资本。相比工业和城市,农业农村长期缺乏资金。此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类资金投入超过12万亿元,如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资金需求更多,需要财政、金融、社会多元投入。社会资本是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之一,用好社会资本既能为农业农村注入资金活水,又能同步导入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要素。

  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看,乡村是“蓝海”和“富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亿万农民同步迈向现代化,能够释放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在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农村可腾挪的空间、可投资的领域、可激发的动能都很大。资本追求利润、讲究回报,投资农业农村大有可为,还能享受补贴或政策优惠。这是近年来各类企业跨界务农的重要原因。

  可见,能否正确对待、科学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城乡融合发展大局。为此,要引导好、发挥好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积极性。

  一方面,要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

  对政府来说,要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提高重大工程项目参与方式、运营方式、盈利模式、投资回报等相关信息透明度和可获得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明确社会资本能够享受到的扶持政策及其前置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让市场主体形成明确预期,增强投资信心。要关心其现实需求,帮助解决融资、用地等痛点难点。

  对资本而言,要聚焦重点,创新方式方法。在农业农村领域,有些事情适合农民干,有些适合资本干。在产业重点层面,不能盲目铺摊子,要把目光放在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聚焦优势环节,比如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在投入方式上,应发挥市场化、专业化优势,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模式、探索农村区域整体开发模式、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

  另一方面,要规范社会资本投资行为。

  对政府来说,要设置好“红绿灯”。在监管方式上,建立健全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对社会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要实行上限控制、分级备案、审查审核、风险保障金和事中事后监督。尤其是县域,要立足村庄现有基础,结合乡村实际,引导社会资本稳妥有序投入,不搞超越发展阶段的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

  对资本而言,要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依法依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规范用工、薪酬、社保等各项事务,提高合同履约能力,不损害农民权益。遵循耕地红线,不占用耕地搞非农建设,不“跑马圈地”“圈而不种”,落实国家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要求。守住生态红线,不搞大拆大建,更不能违规围湖造景、砍树挖山,要切实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

  农业是永不衰退的朝阳产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当务之急是打造一批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合作平台,为资本下乡提供规划、信息、融资、土地、运营等一揽子服务,实现控风险、降成本、提效率。社会资本自身也要注重合作共赢,把产业收益更多留在乡村,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带动农村同步发展、农民同步进步。(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经评论: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入乡村

2022-04-26 06:5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日前,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2年)》,明确了鼓励投资的13个重点产业和领域。

  从乡村发展角度来看,扩大投资离不开社会资本。相比工业和城市,农业农村长期缺乏资金。此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类资金投入超过12万亿元,如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资金需求更多,需要财政、金融、社会多元投入。社会资本是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之一,用好社会资本既能为农业农村注入资金活水,又能同步导入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要素。

  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看,乡村是“蓝海”和“富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亿万农民同步迈向现代化,能够释放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在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农村可腾挪的空间、可投资的领域、可激发的动能都很大。资本追求利润、讲究回报,投资农业农村大有可为,还能享受补贴或政策优惠。这是近年来各类企业跨界务农的重要原因。

  可见,能否正确对待、科学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城乡融合发展大局。为此,要引导好、发挥好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积极性。

  一方面,要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

  对政府来说,要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提高重大工程项目参与方式、运营方式、盈利模式、投资回报等相关信息透明度和可获得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明确社会资本能够享受到的扶持政策及其前置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让市场主体形成明确预期,增强投资信心。要关心其现实需求,帮助解决融资、用地等痛点难点。

  对资本而言,要聚焦重点,创新方式方法。在农业农村领域,有些事情适合农民干,有些适合资本干。在产业重点层面,不能盲目铺摊子,要把目光放在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聚焦优势环节,比如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在投入方式上,应发挥市场化、专业化优势,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模式、探索农村区域整体开发模式、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

  另一方面,要规范社会资本投资行为。

  对政府来说,要设置好“红绿灯”。在监管方式上,建立健全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对社会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要实行上限控制、分级备案、审查审核、风险保障金和事中事后监督。尤其是县域,要立足村庄现有基础,结合乡村实际,引导社会资本稳妥有序投入,不搞超越发展阶段的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

  对资本而言,要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依法依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规范用工、薪酬、社保等各项事务,提高合同履约能力,不损害农民权益。遵循耕地红线,不占用耕地搞非农建设,不“跑马圈地”“圈而不种”,落实国家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要求。守住生态红线,不搞大拆大建,更不能违规围湖造景、砍树挖山,要切实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

  农业是永不衰退的朝阳产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当务之急是打造一批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合作平台,为资本下乡提供规划、信息、融资、土地、运营等一揽子服务,实现控风险、降成本、提效率。社会资本自身也要注重合作共赢,把产业收益更多留在乡村,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带动农村同步发展、农民同步进步。(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