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阅读新时代,重在做到“三读”

2022年04月24日 10:39   来源:东方网   贾合祥

  人间四月天,读书好时节。

  今天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为推进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加快推动书香社会和文化强国建设,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即日起至4月25日,将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大会紧紧围绕“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主题,主题活动共四大类23项。

  今年读书日主题活动,各地多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线”,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丰富多彩,如四川以“书香天府”及市州子品牌为核心,深入开展乡村阅读季、农民读书月、中华经典诵写讲演、“书香飘万家”“中国梦·劳动美”等系列活动,还有如广州以“书香传承 笃信前行”为主题的“2022广州读书月”活动,长沙以“春暖花开季 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厦门书香伴旅途的“书香鹭岛·阅读时光”活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者成千上万,读书的方式千姿百态,未必人人都能从书中读出“黄金屋”“颜如玉”,但读书作为自我完善的过程,国人读书自古以来就讲境界,最推崇的莫过于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三境界”。而书籍作为人类进步的阶梯和人生之帆,读书还须有情怀,尽管人各有志,人们读书的情怀也不尽相同,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却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伟大情怀。细品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及今年各地读书日主题活动,当给我们以启示:读书须有高尚境界和伟大情怀,重在做到“三读”。

  要为民族复兴而读。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源泉和精神动力。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流,就在于我国自古就是书香的国度。“读书明理知天下,修身立德竞风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虽然时代不同,但读书的意义却一样,是一种伟大。立足新时代,今天我们就是要为传承民族精神血脉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要为国家富强而读。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诗人讲,“登高望远不可无,不可一日不读书。”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凿壁借光……自古以来我国有着很多感人的读书故事,古人讲“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这些虽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当中为国家富强的积极内涵却不可否认。今天,处于一个知识爆炸和充满挑战的时代,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我们必须倡导文化强国,强化“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以读书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为肩负使命而读。我们的民族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中前进,人人都肩负着一份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使命。“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说到底,读书就是责任。今天,我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建功立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这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人民梦,既为国家和民族强盛,也为人民幸福梦,只有坚持读书,活到老、学到老,方能获得知识力量,提升文化能力,更好地担当历史使命,将平凡干成伟大,不负年华,不负时代。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改变人生的厚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改变人生的终点。说到底,爱好读书是好事,也是富强中国、书香中国“国之大者”,胸怀伟大、忠诚报国,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以此为读书的最高境界和情怀,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一种责任。这样,才能让书的精髓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让人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更大更多的力量。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失聪女孩”何以感动中国    2022年03月07日
  • ·开学典礼上讲失败也很好    2021年09月10日
  • ·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2021年09月09日
  • ·身正才能行稳,德高才能致远    2020年09月25日
  •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2018年03月2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阅读新时代,重在做到“三读”

    2022-04-24 10:39 来源:东方网 贾合祥

      人间四月天,读书好时节。

      今天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为推进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加快推动书香社会和文化强国建设,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即日起至4月25日,将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大会紧紧围绕“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主题,主题活动共四大类23项。

      今年读书日主题活动,各地多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线”,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丰富多彩,如四川以“书香天府”及市州子品牌为核心,深入开展乡村阅读季、农民读书月、中华经典诵写讲演、“书香飘万家”“中国梦·劳动美”等系列活动,还有如广州以“书香传承 笃信前行”为主题的“2022广州读书月”活动,长沙以“春暖花开季 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厦门书香伴旅途的“书香鹭岛·阅读时光”活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者成千上万,读书的方式千姿百态,未必人人都能从书中读出“黄金屋”“颜如玉”,但读书作为自我完善的过程,国人读书自古以来就讲境界,最推崇的莫过于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三境界”。而书籍作为人类进步的阶梯和人生之帆,读书还须有情怀,尽管人各有志,人们读书的情怀也不尽相同,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却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伟大情怀。细品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及今年各地读书日主题活动,当给我们以启示:读书须有高尚境界和伟大情怀,重在做到“三读”。

      要为民族复兴而读。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源泉和精神动力。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流,就在于我国自古就是书香的国度。“读书明理知天下,修身立德竞风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虽然时代不同,但读书的意义却一样,是一种伟大。立足新时代,今天我们就是要为传承民族精神血脉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要为国家富强而读。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诗人讲,“登高望远不可无,不可一日不读书。”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凿壁借光……自古以来我国有着很多感人的读书故事,古人讲“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这些虽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当中为国家富强的积极内涵却不可否认。今天,处于一个知识爆炸和充满挑战的时代,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我们必须倡导文化强国,强化“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以读书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为肩负使命而读。我们的民族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中前进,人人都肩负着一份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使命。“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说到底,读书就是责任。今天,我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建功立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这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人民梦,既为国家和民族强盛,也为人民幸福梦,只有坚持读书,活到老、学到老,方能获得知识力量,提升文化能力,更好地担当历史使命,将平凡干成伟大,不负年华,不负时代。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改变人生的厚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改变人生的终点。说到底,爱好读书是好事,也是富强中国、书香中国“国之大者”,胸怀伟大、忠诚报国,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以此为读书的最高境界和情怀,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一种责任。这样,才能让书的精髓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让人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更大更多的力量。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