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神十三航天员“回家” 中国空间站未来可期

2022年04月18日 09:05   来源:中国网   刘淮宇

  4月16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顺利回到祖国怀抱,为他们为期6个月的“最长太空出差”画上了圆满句号。

  与以往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有所不同,神舟十三号的返回至少有两点值得重点关注:其一,这是中国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实现神舟飞船返回地球,在变轨、飞行动作不减少的前提下,检验了地面测控等系统的适应能力,也为未来进一步提升航天员天地往返的安全性、舒适度积累了经验;其二,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神十三航天员的安全返回,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之战取得全面胜利——待后续工程对该阶段全面评估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正式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2021年10月16日,从东风航天城出发;2022年4月16日,在东风着陆场归来。在为期6个月的太空工作生活中,神十三航天员很忙,也创造了诸多纪录:航天员首次在轨通过手控遥操作设备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飞行乘组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摘星妈妈”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太空教师、累计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他们在地面科技人员的支持下,圆满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所有这些,都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和空间站的有序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决战决胜空间站建造之年。前不久,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已于4月11日安全抵达文昌航天发射场。之后,火箭将与已先期运抵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一起,按计划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再度携手飞天,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前,将“粮草物资”先行送达。

  从2022年全年任务来看,中国今年一共要完成6次载人航天重大发射任务,包括两次货运飞船、两次神舟飞船和实验舱Ⅰ、Ⅱ的发射,以及在轨交会对接、出舱活动和飞船返回任务,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树立起中国航天事业新的里程碑。

  而中国空间站建成之后的运行管理,开展的各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多样化科普教育和交流活动等,在显著提升中国航天技术实力的同时,也将发挥出高技术对于其他行业的强大牵引带动作用,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释放出在更广阔领域的价值和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的新成就,更加凸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不只在地球,也在太空中书写着中华民族的自信自强。

(责任编辑:年巍)

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鐢喚绐�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神十三航天员“回家” 中国空间站未来可期

2022-04-18 09:05 来源:中国网 刘淮宇

  4月16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顺利回到祖国怀抱,为他们为期6个月的“最长太空出差”画上了圆满句号。

  与以往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有所不同,神舟十三号的返回至少有两点值得重点关注:其一,这是中国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实现神舟飞船返回地球,在变轨、飞行动作不减少的前提下,检验了地面测控等系统的适应能力,也为未来进一步提升航天员天地往返的安全性、舒适度积累了经验;其二,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神十三航天员的安全返回,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之战取得全面胜利——待后续工程对该阶段全面评估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正式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2021年10月16日,从东风航天城出发;2022年4月16日,在东风着陆场归来。在为期6个月的太空工作生活中,神十三航天员很忙,也创造了诸多纪录:航天员首次在轨通过手控遥操作设备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飞行乘组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摘星妈妈”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太空教师、累计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他们在地面科技人员的支持下,圆满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所有这些,都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和空间站的有序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决战决胜空间站建造之年。前不久,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已于4月11日安全抵达文昌航天发射场。之后,火箭将与已先期运抵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一起,按计划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再度携手飞天,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前,将“粮草物资”先行送达。

  从2022年全年任务来看,中国今年一共要完成6次载人航天重大发射任务,包括两次货运飞船、两次神舟飞船和实验舱Ⅰ、Ⅱ的发射,以及在轨交会对接、出舱活动和飞船返回任务,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树立起中国航天事业新的里程碑。

  而中国空间站建成之后的运行管理,开展的各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多样化科普教育和交流活动等,在显著提升中国航天技术实力的同时,也将发挥出高技术对于其他行业的强大牵引带动作用,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释放出在更广阔领域的价值和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的新成就,更加凸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不只在地球,也在太空中书写着中华民族的自信自强。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