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这些重要论述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共识,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做好经济工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认识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多元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要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也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多元性,除了最为基本的物质需求外,还有对民主法治、精神文化、和谐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与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相关。因此,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还包括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富裕,其内容上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呼应,与高品质生活相契合。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是指全体人民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体人民能够更加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认识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阶段性
共同富裕是个相对概念,会经历一个历史发展进程,在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尽相同的内涵目标,体现出历史阶段性特征。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协调,不能超越现有发展阶段“吊高胃口”提过高目标,搞过头的保障,陷入福利主义陷阱。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科学把握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才能更好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阶段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制定了推动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明确了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特点出发,认识共同富裕实践途径的开创性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共同富裕实践途径的经济制度基础和综合优势所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最大程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做大做优社会财富“蛋糕”,同时,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切好分好社会财富“蛋糕”,避免两极分化。要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其对共同富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其对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作用,激发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推动资本健康发展并为促进共同富裕服务。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从重要着力点出发,认识共同富裕实践途径的艰巨性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十分明显,解决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中,要将三大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从区域发展差距看,以沿海和内陆为代表的东西差距长期存在,以南方和北方为代表的南北相对差距日益凸显,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劳动力等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完善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区域互助合作机制。从城乡差距看,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有待增强,收缩型城市不断增多,乡村发展依然落后,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提升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的要素集聚能力,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加快建立新型城乡融合互动关系,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从不同群体收入差距看,我国低收入人群分布广、数量大,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抓住重点,聚焦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进城农民工等重要群体精准施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总的来看,共同富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统一,其基本内涵、阶段性目标、主要特征、实现方式和路径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多元性、阶段性、开创性、艰巨性,有助于我们科学回答什么是共同富裕、怎么样推进共同富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找准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贾若祥 王继源 陈曦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