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口袋里见山水”,让家园更绿更美

2022年04月08日 11:21   来源:人民网   明健

  潺潺溪水穿流而过,树木花草错落有致,山石嶙峋凉亭点缀……这不是“诗和远方”,而是近年不少地方利用城市的犄角旮旯“见缝插绿”,积极为百姓打造的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又称袖珍公园,最大特点就是小而精、小而美,遵循的是在居民身边布局、免费共享方针,让群众在转角遇见美、在家门口便能休闲活动。看似点状分散,实则规划有序,口袋公园还具有“城市绿肺”效果,也可供应急疏散使用。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已累计建设口袋公园2万余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5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口袋公园愈发受到群众欢迎。

  口袋公园如雨后春笋,是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缩影。城市空间寸土寸金,但许多地方又有边角荒地。随着人文理念和绿化思路不断更新,越来越多城市开始重视并盘活这些土地资源,对它们施行“美容术”,消除“卫生死角”,栽种花草绿植,增加全民健身设施等等……简言之,生态环境变好了,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周边居民纷至沓来。口袋公园“变废为宝”,为市民提供休闲锻炼好去处。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毛细血管”,口袋公园也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草一木皆含情,一砖一瓦都有意。不少地方在建设口袋公园的过程中,还融入了历史与文化元素。有的以古树为中心,透过“活着的文物”荫蔽世人;有的收集旧时砖瓦,复原古色古香的景致;还有的结合当地文化遗产,集中展示相关技艺和韵味……当口袋公园连接起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它已不仅仅是休闲之地,而是让老街坊们有了可“触摸”的乡情,令年轻人知道自己从何处走来,更使游客们能够了解地域特色和风情。以口袋公园为窗口,历史与文化润物细无声地传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口袋公园还使生活更有烟火气。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城市林立的高楼、整齐的围栏,也在不经意间阻隔或淡化着邻里之情。口袋公园越来越多,在开放共享的地带,成年人相约锻炼聊天,孩子们相互玩耍嬉戏,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与交流空间。一个个口袋公园构成了城市的绿化和景观带,也是促进邻里沟通的良好纽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各级管理者不仅要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生态环保的成色更足,而且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公共设施建设,让群众感受到身边环境、自身家园更加和谐宜居。从这一角度看,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逐步将它们连点成线,将形成分布更均衡、设施更完善的城市景观休闲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口袋里见山水”,让家园更绿更美

2022-04-08 11:21 来源:人民网 明健

  潺潺溪水穿流而过,树木花草错落有致,山石嶙峋凉亭点缀……这不是“诗和远方”,而是近年不少地方利用城市的犄角旮旯“见缝插绿”,积极为百姓打造的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又称袖珍公园,最大特点就是小而精、小而美,遵循的是在居民身边布局、免费共享方针,让群众在转角遇见美、在家门口便能休闲活动。看似点状分散,实则规划有序,口袋公园还具有“城市绿肺”效果,也可供应急疏散使用。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已累计建设口袋公园2万余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5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口袋公园愈发受到群众欢迎。

  口袋公园如雨后春笋,是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缩影。城市空间寸土寸金,但许多地方又有边角荒地。随着人文理念和绿化思路不断更新,越来越多城市开始重视并盘活这些土地资源,对它们施行“美容术”,消除“卫生死角”,栽种花草绿植,增加全民健身设施等等……简言之,生态环境变好了,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周边居民纷至沓来。口袋公园“变废为宝”,为市民提供休闲锻炼好去处。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毛细血管”,口袋公园也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草一木皆含情,一砖一瓦都有意。不少地方在建设口袋公园的过程中,还融入了历史与文化元素。有的以古树为中心,透过“活着的文物”荫蔽世人;有的收集旧时砖瓦,复原古色古香的景致;还有的结合当地文化遗产,集中展示相关技艺和韵味……当口袋公园连接起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它已不仅仅是休闲之地,而是让老街坊们有了可“触摸”的乡情,令年轻人知道自己从何处走来,更使游客们能够了解地域特色和风情。以口袋公园为窗口,历史与文化润物细无声地传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口袋公园还使生活更有烟火气。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城市林立的高楼、整齐的围栏,也在不经意间阻隔或淡化着邻里之情。口袋公园越来越多,在开放共享的地带,成年人相约锻炼聊天,孩子们相互玩耍嬉戏,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与交流空间。一个个口袋公园构成了城市的绿化和景观带,也是促进邻里沟通的良好纽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各级管理者不仅要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生态环保的成色更足,而且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公共设施建设,让群众感受到身边环境、自身家园更加和谐宜居。从这一角度看,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逐步将它们连点成线,将形成分布更均衡、设施更完善的城市景观休闲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