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长牙齿”措施让每一寸耕地实至名归

2022年03月30日 07:2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吴文诩 丁静

  三月下旬,北方大地基本解冻,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播季节。设立“田长”、引导冬闲田变冬忙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绿色农田……各地在春播中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让每一寸耕地实至名归,让土壤提质量、粮食上产量。

  耕地保护是关系十几亿人吃饭的根本。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仍没有彻底得到解决,耕地保护仍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决不能掉以轻心。

  近年来,从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到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彰显了国家端牢“中国饭碗”的决心,传递出耕地保护不容有失的强烈信号。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将耕地保护置于最严格的考核当中——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把耕地保护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这些“长牙齿”的硬措施指向一个决心:每一寸农田都要实至名归。

  农田不仅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耕地数量的红线绝对不能突破,变通突破也不行。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通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耕地资源本就有限,绝不能“靠天吃饭”,要提高耕地质量,向质量要产量。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积极打造高标准农田,为稳定保障粮食产能进一步夯实基础。

  保耕地离不开严执法。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等问题。当然,在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逐步回归到种粮时,也不能搞“一刀切”“翻烧饼”,要依据法律法规、合理合情、实事求是,逐步稳妥回归。 (实习生:孙晓)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用“长牙齿”措施让每一寸耕地实至名归

2022-03-30 07:2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吴文诩 丁静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