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近段时间以来,一些机构和单位以新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还有一些机构和单位虚假或夸大宣传,甚至假冒权威机构名义组织培训、评价、颁发证书等,社会对此反映强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3月起对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进行专项治理。
“整理收纳名师培训,10天速成取证”“考个含金量高的证,全职一年收入20多万,兼职挂靠也有10多万”“报名无门槛,保一次性通过考试”……正在找工作或者准备跳槽的人,一定从不同渠道接收过此类信息。获取信息倒是没门槛、零成本,但要甄别这些信息的真伪,避免误入“山寨”,却困难重重。
就拿“碳排放管理师”来说吧,他们会告诉你,“碳排放管理员”于2021年3月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一个新职业。这个是事实,但他们不会告诉你,“碳排放管理师”并没有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这说明,就算你获得了他们颁发的培训证书,也不是从业资格证,不是“山寨”近乎“山寨”。含金量没多少、含水量倒很足,这种证还扯什么挂靠,还想躺赚,别把人家当傻子。
“山寨证书”的供应商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正厂”出“孬货”,就是培训机构、评价机构本身是合法成立的机构,但在经营过程中打擦边球,什么新职业出现,就赶鸭子上架,弄个职业培训,收一点钱,发一张证明;第二种是纯属骗钱游戏,公司是骗子公司、培训是骗人把戏,层层布局、诓人入局,交钱就发证,等到报名者发现上当时,他们早就作鸟兽散,换个地方故伎重演了。对于第一种情况,可以采取一些常态化管理措施,比如“黑名单”制度,予以警示、约束,而对第二种情况,则必须重拳出击,一旦发现这种公司,就要警惕,必要时要重拳出击,不给他们存活的机会。
一个巴掌拍不响,“山寨证书”泛滥,买方心理值得玩味。曾经有报道,有人花了1.4万元,参加了一些培训和一场考试,就拿到了“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5张证,简直是“赚翻了”,可是这些证拿出去有人认吗?这种人受骗,板子能全打骗子的屁股吗?想抄近路、走捷径,少劳甚至不劳而获,想不上当都难。你知道一级建造师考证有多难吗?通过率仅为3%左右。证书“含金”越高,职业越有“钱途”,这是铁律。如果个人不努力、不发奋,没技术、没技能,一张证怎么可能帮你驰骋职场?别说“山寨证书”,就算真证,那又如何?文凭不能代表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求职找工作,要证书更要水平与能力,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张薄薄的纸上。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