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脸识别到微芯片革命,从智能导弹到信息高速公路,从宇宙弦理论到转基因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成为一种革命性力量,在给公众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伦理困境与道德冲击。如何让科学始终向善、造福人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这是继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又一标志性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顶层设计和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对于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近年来,随着我国在一些前沿领域进入并跑、领跑阶段,越来越多科技工作者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需要前瞻性预判科技伦理风险,谨防冲进伦理“禁区”。《意见》从顶层设计出发,致力于构建一个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给高速发展的中国科技系好了“安全带”,既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也充分展现了一个科技大国坚守科技伦理底线的大国担当。
科学求真,伦理求善。从形式上看,科学技术没有善恶之分,导致一些人笃定地相信“算法中立论”“技术中立论”。但其实,这种观点已经隐藏了危险的苗头。新兴技术之新,其中一点就在于难以准确预计后果,如果脑子里没有绷紧科技伦理这根弦,就很容易剑走偏锋,甚至被各种资本力量、商业行为所裹挟。《意见》提出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的科技伦理原则,对于营造“科技向善”的社会氛围十分重要,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增强伦理意识、提升自律能力、坚守道德底线,警惕和防范技术滥用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
科技伦理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法律、社会等问题交织在一起,需要社会各界以多主体、多种工具、多种方式共同解决。《意见》从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强化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深入开展科技伦理教育和宣传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既包括对科技伦理高风险活动实行清单管理,也包括加大对违背科技伦理要求的科技活动的处罚力度,以及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公众科学对待科技伦理问题等,既符合我国国情,也与国际充分接轨,体现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思路。
科技伦理建设,任重道远。有的人认为,科技伦理有可能会制约科技创新及应用。其实不然,如果说科技创新活动更多是从探索发现角度关注“能不能做什么”,那么,科技伦理治理则是从道德伦理层面关注“该不该做什么”。对科研工作者而言,科技创新和遵守伦理同样重要,也只有从创新和伦理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努力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科技创新才更有温度,也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