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钱袋子”里装着民生温暖

2022年03月11日 07:35   来源:广州日报   刘冉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在回应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时,对于养育孩子压力大成本高开出政策良方:“提高养老托育的有效供给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

  这句话,暖人心。“国家账本”不仅是国力增强的重要体现,更是一个国家心系何方、情牵何处的最好诠释。政策聚焦一老一小,用真金白银托起沉甸甸的民生分量,暖人。“下有小”的家庭往往同时承担“上有老”的压力,一老一小问题解决方案也有共通之处。政策充分激发合力一起解决养老托育问题,让家庭负担进一步减轻,暖心。

  送政策,要好钢用在刀刃上。这项政策的刃点在于“有效供给”。什么算有效,怎样才有效?国家发改委对此表示要大幅度增加养老托育优质资源的供给,加强协同监管。很明显,“供”的要求明确,养老托育服务更多、质量更好;“管”的目标务实,进一步完善标准规范,让百姓“踩坑”更少。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项大工程。因此,围绕顶层设计,各地要细化任务,在“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

  下真功夫,给资源增量提质。到“十四五”末,全国养老床位需求是900万张以上,婴幼儿托位的需求是600万个以上。这里面有多少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多少托育机构“一位难求”,就要在财税、人才等相关政策上下多少真功夫,才能充分撬动优质资源的大供给。

  下深功夫,让服务普惠就近。群众最需要负担得起、方便可及的服务。所以,有关部门要以真心换用心,帮助企业降成本,进而引导好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比如在广州,得益于政策支持,养老床位就不再局限在一“院”之中,养老机构可以为居家长者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让老人实现养老不离家、居家服务不打烊,这一做法就挺值得借鉴。

  下实功夫,对行业从严监管。比如有的机构服务质量不高、收费不合理,消费者有意见;有的机构缺乏诚信,甚至出现“跑路”这样的不法事件,骗走老人的“保命钱”。对此,应该切实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监管,完善标准规范,扎紧监管的“篱笆墙”,守护万家灯火。

  “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惠及千家万户,须臾不可放松。各地要积极行动起来,用足用好政策,一体推进、综合施策,既鼓励养老托育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又规范市场、疏堵结合,持续创新创造,立起更多“样板间”,让“钱袋子”里的民生温暖直抵百姓。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钱袋子”里装着民生温暖

2022-03-11 07:35 来源:广州日报 刘冉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在回应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时,对于养育孩子压力大成本高开出政策良方:“提高养老托育的有效供给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

  这句话,暖人心。“国家账本”不仅是国力增强的重要体现,更是一个国家心系何方、情牵何处的最好诠释。政策聚焦一老一小,用真金白银托起沉甸甸的民生分量,暖人。“下有小”的家庭往往同时承担“上有老”的压力,一老一小问题解决方案也有共通之处。政策充分激发合力一起解决养老托育问题,让家庭负担进一步减轻,暖心。

  送政策,要好钢用在刀刃上。这项政策的刃点在于“有效供给”。什么算有效,怎样才有效?国家发改委对此表示要大幅度增加养老托育优质资源的供给,加强协同监管。很明显,“供”的要求明确,养老托育服务更多、质量更好;“管”的目标务实,进一步完善标准规范,让百姓“踩坑”更少。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项大工程。因此,围绕顶层设计,各地要细化任务,在“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

  下真功夫,给资源增量提质。到“十四五”末,全国养老床位需求是900万张以上,婴幼儿托位的需求是600万个以上。这里面有多少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多少托育机构“一位难求”,就要在财税、人才等相关政策上下多少真功夫,才能充分撬动优质资源的大供给。

  下深功夫,让服务普惠就近。群众最需要负担得起、方便可及的服务。所以,有关部门要以真心换用心,帮助企业降成本,进而引导好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比如在广州,得益于政策支持,养老床位就不再局限在一“院”之中,养老机构可以为居家长者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让老人实现养老不离家、居家服务不打烊,这一做法就挺值得借鉴。

  下实功夫,对行业从严监管。比如有的机构服务质量不高、收费不合理,消费者有意见;有的机构缺乏诚信,甚至出现“跑路”这样的不法事件,骗走老人的“保命钱”。对此,应该切实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监管,完善标准规范,扎紧监管的“篱笆墙”,守护万家灯火。

  “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惠及千家万户,须臾不可放松。各地要积极行动起来,用足用好政策,一体推进、综合施策,既鼓励养老托育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又规范市场、疏堵结合,持续创新创造,立起更多“样板间”,让“钱袋子”里的民生温暖直抵百姓。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