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西方对俄极限制裁的警示

2022年03月02日 07:13   来源:北京日报   刘典

  美西方对俄放出被称为“金融核弹”的严厉制裁,部分俄罗斯银行被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之外,俄罗斯央行也被实施禁止性措施。对此,俄方放话将对西方国家实施报复性制裁。

  SWIFT的主要业务是在全球银行系统之间传递结算信息,承担国际支付清算体系的一部分重要职能。此次被制裁的是10家俄国最大的金融机构,其资产占俄银行业总资产的近80%。虽然被剔除出SWIFT系统并非意味着跨国经济往来就绝对没有办法进行,但在消息公布后,俄国资本市场风声鹤唳,卢布汇率应声大跌,所谓“金融核弹”对于市场的预期引导立竿见影。

  事实上,切断SWIFT服务只是“制裁围攻”的其中一招,美欧正从个人、企业、银行等多个层面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打击。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农产品出口国,对俄罗斯的严厉制裁将引发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刺激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俄欧之间已经形成了分工明确的跨国经济环流,在这个环流中,俄罗斯供应的大多是初级产品,供给端的成本冲击恰恰是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此前,欧盟国家CPI屡创新高,而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和天然气份额分别为22.6%和29.3%,若俄罗斯油气产出因制裁而遭到明显限制,那么欧盟的通胀水平势必继续攀升,这也将进一步增加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的脆弱性。

  同时,类似切断SWIFT服务这样的制裁手段,也显示出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加强自主性跨国金融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国家悄然开始了在SWIFT和美元清算系统之外探索有效安全的跨境清算体系。比如2012年以来,我国就一直在稳步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运行与建设,与海外人民币清算行开展合作,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进一步扩大CIPS的应用场景。同时也在加大CIPS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增强我国在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制度性话语权。

  近些年,经济全球化浪潮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甚嚣尘上。在这种大背景下,“全球一盘棋”的理性主义分工常常被各种因素横加打断。而在那些事关经济命脉、科技命脉的关键领域,一旦拿不出自己的一套东西,关键时刻被卡脖子是必然的。通过此次事件,我们看到了西方国家通过控制国际清算支付机构、信息传输机构以及信用评级机构,采用“长臂管辖”、大额罚款、冻结资产、禁止进入美国金融系统、影响信用评级、第三方制裁等手段,构成了多层次的“非对称性”金融制裁体系。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一方面加强体系建设,构筑防御金融制裁的制度“防波堤”;另一方面构建反金融制裁机制,为维护我国金融安全与国家利益提供法律和制度的支撑。说到底,不断打破垄断霸权,力争在各个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提升国际话语权,我们才能有力捍卫发展安全。

  (作者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高端智库咨询课题专家、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美西方对俄极限制裁的警示

2022-03-02 07:13 来源:北京日报 刘典

  美西方对俄放出被称为“金融核弹”的严厉制裁,部分俄罗斯银行被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之外,俄罗斯央行也被实施禁止性措施。对此,俄方放话将对西方国家实施报复性制裁。

  SWIFT的主要业务是在全球银行系统之间传递结算信息,承担国际支付清算体系的一部分重要职能。此次被制裁的是10家俄国最大的金融机构,其资产占俄银行业总资产的近80%。虽然被剔除出SWIFT系统并非意味着跨国经济往来就绝对没有办法进行,但在消息公布后,俄国资本市场风声鹤唳,卢布汇率应声大跌,所谓“金融核弹”对于市场的预期引导立竿见影。

  事实上,切断SWIFT服务只是“制裁围攻”的其中一招,美欧正从个人、企业、银行等多个层面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打击。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农产品出口国,对俄罗斯的严厉制裁将引发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刺激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俄欧之间已经形成了分工明确的跨国经济环流,在这个环流中,俄罗斯供应的大多是初级产品,供给端的成本冲击恰恰是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此前,欧盟国家CPI屡创新高,而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和天然气份额分别为22.6%和29.3%,若俄罗斯油气产出因制裁而遭到明显限制,那么欧盟的通胀水平势必继续攀升,这也将进一步增加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的脆弱性。

  同时,类似切断SWIFT服务这样的制裁手段,也显示出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加强自主性跨国金融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国家悄然开始了在SWIFT和美元清算系统之外探索有效安全的跨境清算体系。比如2012年以来,我国就一直在稳步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运行与建设,与海外人民币清算行开展合作,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进一步扩大CIPS的应用场景。同时也在加大CIPS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增强我国在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制度性话语权。

  近些年,经济全球化浪潮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甚嚣尘上。在这种大背景下,“全球一盘棋”的理性主义分工常常被各种因素横加打断。而在那些事关经济命脉、科技命脉的关键领域,一旦拿不出自己的一套东西,关键时刻被卡脖子是必然的。通过此次事件,我们看到了西方国家通过控制国际清算支付机构、信息传输机构以及信用评级机构,采用“长臂管辖”、大额罚款、冻结资产、禁止进入美国金融系统、影响信用评级、第三方制裁等手段,构成了多层次的“非对称性”金融制裁体系。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一方面加强体系建设,构筑防御金融制裁的制度“防波堤”;另一方面构建反金融制裁机制,为维护我国金融安全与国家利益提供法律和制度的支撑。说到底,不断打破垄断霸权,力争在各个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提升国际话语权,我们才能有力捍卫发展安全。

  (作者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高端智库咨询课题专家、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