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校园规定不能拘于细节,学生应有“头绳自由”

2022年03月01日 07:29   来源:红网   李格雯

  近日有网友反映,河南郑州市高新区某小学要求女生上学时佩戴统一颜色的头绳。2月28日,此事登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讨论。随后,郑州高新区督查室对此事作出回应:该规定是学生仪表教育内容之一。(2月28日 澎湃新闻)

  仪表教育对青少年而言十分重要。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校期间的仪容仪表不仅能展现朝气蓬勃、朴素大方的校园形象,更有利于培养其主体意识,提升内在修养。特别是网课时代,学生需要有“仪式感”的学习,以调整听课时慵懒的生活化状态,保证居家学习的质量。

  不少网友指出:仪容教育屡见不鲜,学校统一校服、发型可以理解,但统一到头绳似乎有些“过火”。2019年修订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指出,学生应生活节俭,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在符合学生守则的前提下,并未对小学女生头绳颜色有明确规定,这也意味着扎不同颜色的头绳并无不妥之处。

  由此可见,小学要求女生佩戴统一颜色头绳的要求过于注重细枝末节,是流于形式的“一刀切”式教育。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性格与审美,应被赋予“头绳自由”。教育不能是批量生产流水线上如复制粘贴般的“商品”,而是应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学校设立仪容仪表的相关规定有利于弘扬良好的校园风气,但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其个性,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能矫枉过正,让本绚丽多彩的校园变得千篇一律。

  事实上,关于“校园规定过度拘于细节”的讨论已不再新鲜。“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晾衣架上不能晾衣服”等奇葩要求令许多网友吐槽。这些复杂的校规不仅没有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反而容易催生其逆反心理。仪容仪表教育不能仅靠强制约束停在外表,而应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其重要性,展现出青春洋溢、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

  校园规定拘于细节的背后,是学校对仪容教育内涵理解的偏差。培养学生自发注重仪容是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与家长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这相比于强调头绳的统一更加有效,也利于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校园规定不能拘于细节,学生应有“头绳自由”

2022-03-01 07:29 来源:红网 李格雯

  近日有网友反映,河南郑州市高新区某小学要求女生上学时佩戴统一颜色的头绳。2月28日,此事登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讨论。随后,郑州高新区督查室对此事作出回应:该规定是学生仪表教育内容之一。(2月28日 澎湃新闻)

  仪表教育对青少年而言十分重要。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校期间的仪容仪表不仅能展现朝气蓬勃、朴素大方的校园形象,更有利于培养其主体意识,提升内在修养。特别是网课时代,学生需要有“仪式感”的学习,以调整听课时慵懒的生活化状态,保证居家学习的质量。

  不少网友指出:仪容教育屡见不鲜,学校统一校服、发型可以理解,但统一到头绳似乎有些“过火”。2019年修订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指出,学生应生活节俭,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在符合学生守则的前提下,并未对小学女生头绳颜色有明确规定,这也意味着扎不同颜色的头绳并无不妥之处。

  由此可见,小学要求女生佩戴统一颜色头绳的要求过于注重细枝末节,是流于形式的“一刀切”式教育。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性格与审美,应被赋予“头绳自由”。教育不能是批量生产流水线上如复制粘贴般的“商品”,而是应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学校设立仪容仪表的相关规定有利于弘扬良好的校园风气,但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其个性,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能矫枉过正,让本绚丽多彩的校园变得千篇一律。

  事实上,关于“校园规定过度拘于细节”的讨论已不再新鲜。“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晾衣架上不能晾衣服”等奇葩要求令许多网友吐槽。这些复杂的校规不仅没有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反而容易催生其逆反心理。仪容仪表教育不能仅靠强制约束停在外表,而应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其重要性,展现出青春洋溢、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

  校园规定拘于细节的背后,是学校对仪容教育内涵理解的偏差。培养学生自发注重仪容是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与家长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这相比于强调头绳的统一更加有效,也利于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