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刘俊杰:推动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2022年02月28日 06:5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这是中央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形势任务基础上作出的决策部署,对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体制机制性矛盾问题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系统谋划、统筹部署,出台了一批顶层设计的农村改革方案,实施了一批纵深突破的农村改革试点。通过各方面持续努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建立了一批成熟定型的法律制度,破解了农业农村发展的许多难题和障碍,深化农村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农村改革过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更要用好“改革”这一法宝。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强化改革集成配套,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持续动力。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当前重点是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抓紧抓实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探索完善二轮延包的具体办法和配套制度,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实现路径。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健全宅基地管理制度,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要探索完善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能,健全入市交易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绝大多数地区都建立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在搞好统一经营服务上、在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上、在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上多想办法,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林业产权制度,释放林业资源活力。

  强化改革系统集成。推进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需要强化联动集成,这是由“三农”工作的复杂性和全局性所决定的。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各项任务之间关联性很强,改革面对的利益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对深层次利益关系的触动越来越直接,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也更高。要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在“集成”上下功夫,加快推动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支持保护制度、城乡融合发展等改革联动、集成配套,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发挥改革整体效应。

  积极稳妥推进。推进农村改革必须切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长远利益,因地制宜探索有效的推进方式和实现路径。尤其是农村土地和农民进城等涉及农民基本权益、涉及全局的重大改革事项,更要持审慎态度,必须看准了再改,保持历史耐心。要将深化农村改革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坚持先立后破,条件成熟的先试点推进,不成熟的不要急于去动。把农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守好改革底线。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改革试验研究室副主任 刘俊杰)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刘俊杰:推动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2022-02-28 06:5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这是中央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形势任务基础上作出的决策部署,对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体制机制性矛盾问题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系统谋划、统筹部署,出台了一批顶层设计的农村改革方案,实施了一批纵深突破的农村改革试点。通过各方面持续努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建立了一批成熟定型的法律制度,破解了农业农村发展的许多难题和障碍,深化农村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农村改革过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更要用好“改革”这一法宝。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强化改革集成配套,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持续动力。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当前重点是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抓紧抓实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探索完善二轮延包的具体办法和配套制度,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实现路径。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健全宅基地管理制度,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要探索完善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能,健全入市交易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绝大多数地区都建立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在搞好统一经营服务上、在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上、在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上多想办法,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林业产权制度,释放林业资源活力。

  强化改革系统集成。推进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需要强化联动集成,这是由“三农”工作的复杂性和全局性所决定的。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各项任务之间关联性很强,改革面对的利益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对深层次利益关系的触动越来越直接,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也更高。要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在“集成”上下功夫,加快推动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支持保护制度、城乡融合发展等改革联动、集成配套,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发挥改革整体效应。

  积极稳妥推进。推进农村改革必须切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长远利益,因地制宜探索有效的推进方式和实现路径。尤其是农村土地和农民进城等涉及农民基本权益、涉及全局的重大改革事项,更要持审慎态度,必须看准了再改,保持历史耐心。要将深化农村改革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坚持先立后破,条件成熟的先试点推进,不成熟的不要急于去动。把农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守好改革底线。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改革试验研究室副主任 刘俊杰)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