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苏翊鸣的光芒超越了竞技本身

2022年02月08日 07:14   来源:南方日报   郭珊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比赛决赛中,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17岁小将苏翊鸣,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争得一枚银牌。这是我国单板滑雪历史上首枚男子项目奖牌,实现了雪上项目历史性突破!

  苏翊鸣作为雪上项目的“新星”,快速崛起于世界雪坛,这与他拥有的天分、创意和傲视群雄的动作难度密不可分。首次参加冬奥即大放异彩,他所获得的这块银牌,其价值和意义早已超越了体育竞技本身。

  首先,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因为种种原因存在“冰强雪弱”的客观状况,而单板滑雪又是在中国起步较晚的项目,苏翊鸣在很短时间内从这一领域的追赶者变身引领者,也助推单板滑雪在内的雪上项目正式“破圈”。这再次显示了天才运动员的人气、魅力、感召力。虽然总的说来,体育运动塔尖的高度取决于塔基的深厚,但塔尖的出现有很强的偶然性,是真正的“一鸣难求”,特别是在一项运动尚处于萌芽期的时候,横空出世的塔尖所带来的“点燃”效应,是其他外力所难以替代的。

  其次,因为单板滑雪还属于比较小众的冰雪项目,苏翊鸣从小就跟随父母远赴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各国滑雪,与外国同龄人包括教练和运动员都有频密接触,拥有较为丰富的国际大赛参赛经验。这种开放、流动、个性化、实战色彩浓烈的培养模式,对其他冰雪项目、乃至夏季奥运会冷门项目的推广,包括俱乐部制度运作和商业赞助的良性介入,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苏翊鸣的光芒,已经超越了竞技体育本身。他让更多人“看到”了雪上运动的魅力,势必将带动更多同龄人接触单板滑雪文化。正如前一天单板滑雪项目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时,原先排名第二的新西兰选手辛诺特凭借最后一跳完美发挥,最终逆袭夺冠。现场所有参赛选手全都紧紧围绕在一起,相互拥抱庆祝。而第一个向辛诺特冲上去拥抱的,正是原本排在第一的美国选手朱莉娅·马里诺。这种激情、包容、团结、乐天、推崇自我超越的运动精神,淡化输赢、享受比赛、相互鼓励的氛围,都可谓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精彩诠释。

  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曾经说过一番话,认识一种音乐,就等于多了一种了解世界、感知文明、融通他人的方式,归根结底,音乐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体育亦如此,冬奥会让人们得以窥见世界冰雪运动的广阔无垠和斑斓多彩。随着冰雪运动在国内的深度拓展与流行,这些蕴含在项目之中的奋发、积极、向上的文化因子,也将有助于拓展中国体育文化的空间和想象力,在青少年中进一步倡导奥运精神,最终,让运动文化以生动而自然的方式,像呼吸一样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苏翊鸣的光芒超越了竞技本身

2022-02-08 07:14 来源:南方日报 郭珊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比赛决赛中,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17岁小将苏翊鸣,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争得一枚银牌。这是我国单板滑雪历史上首枚男子项目奖牌,实现了雪上项目历史性突破!

  苏翊鸣作为雪上项目的“新星”,快速崛起于世界雪坛,这与他拥有的天分、创意和傲视群雄的动作难度密不可分。首次参加冬奥即大放异彩,他所获得的这块银牌,其价值和意义早已超越了体育竞技本身。

  首先,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因为种种原因存在“冰强雪弱”的客观状况,而单板滑雪又是在中国起步较晚的项目,苏翊鸣在很短时间内从这一领域的追赶者变身引领者,也助推单板滑雪在内的雪上项目正式“破圈”。这再次显示了天才运动员的人气、魅力、感召力。虽然总的说来,体育运动塔尖的高度取决于塔基的深厚,但塔尖的出现有很强的偶然性,是真正的“一鸣难求”,特别是在一项运动尚处于萌芽期的时候,横空出世的塔尖所带来的“点燃”效应,是其他外力所难以替代的。

  其次,因为单板滑雪还属于比较小众的冰雪项目,苏翊鸣从小就跟随父母远赴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各国滑雪,与外国同龄人包括教练和运动员都有频密接触,拥有较为丰富的国际大赛参赛经验。这种开放、流动、个性化、实战色彩浓烈的培养模式,对其他冰雪项目、乃至夏季奥运会冷门项目的推广,包括俱乐部制度运作和商业赞助的良性介入,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苏翊鸣的光芒,已经超越了竞技体育本身。他让更多人“看到”了雪上运动的魅力,势必将带动更多同龄人接触单板滑雪文化。正如前一天单板滑雪项目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时,原先排名第二的新西兰选手辛诺特凭借最后一跳完美发挥,最终逆袭夺冠。现场所有参赛选手全都紧紧围绕在一起,相互拥抱庆祝。而第一个向辛诺特冲上去拥抱的,正是原本排在第一的美国选手朱莉娅·马里诺。这种激情、包容、团结、乐天、推崇自我超越的运动精神,淡化输赢、享受比赛、相互鼓励的氛围,都可谓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精彩诠释。

  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曾经说过一番话,认识一种音乐,就等于多了一种了解世界、感知文明、融通他人的方式,归根结底,音乐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体育亦如此,冬奥会让人们得以窥见世界冰雪运动的广阔无垠和斑斓多彩。随着冰雪运动在国内的深度拓展与流行,这些蕴含在项目之中的奋发、积极、向上的文化因子,也将有助于拓展中国体育文化的空间和想象力,在青少年中进一步倡导奥运精神,最终,让运动文化以生动而自然的方式,像呼吸一样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