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直播间的价格为何不香了

2022年01月04日 07:10   来源:深圳特区报   朱昌俊

  近日,不少消费者反映,此前在某头部主播直播间内购买的menshark服装等商品,时隔20多天终于收到货,但此时直播间售价399元的羽绒服,商家标价已低至329元,直播间售价149元的休闲裤现在仅109元。

  “全网最低价”,素来是不少头部主播的最大卖点之一。可现在这一神话破灭了。放在如今几大头部主播因种种原因而“折戟”的背景下来看,这一现象或是直播行业洗牌的一种不可忽视的信号。

  事实上,之前因“天价坑位费”、流量注水、高退货率等现象,有关明星主播、商家、平台之间的关系就屡屡传出罅隙。但是,鉴于头部主播巨大的IP效应,很多商家无力抗衡,似乎只能“赔本赚吆喝”。现在,由于几大头部主播的公众形象受到影响,这种格局或正在迎来改变。有分析就指出,随着平台不再依赖和扶持头部主播,商家更多地进行自播,可以节省20%至40%的坑位费、佣金等成本,因此商家店铺售价更低是符合逻辑的。

  从直播带货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看,确实不应该使其长期建立在头部主播“为王”和比拼“最低价”的逻辑之上。对平台来说,头部主播的IP效应当然很重要,但若对他们的扶持,影响到了整个直播带货行业生态的公平,则既是对中小商家的不公,实际也并不利于平台自身流量收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化;相应地,在直播带货成为普遍趋势的当下,商家们参与直播营销,恐怕也不宜过于依赖于头部主播,建立起自己的直播带货渠道,避免同质化竞争,才能真正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直播行业、尤其是头部主播而言,如果自身的带货能力只是体现在靠流量获取议价权来放大价格优势,同样是难以持续的,在质量和服务上做到更优,真正帮助消费者减少信息不对称,或才是立基之本。

  应该看到,以“比价”为主要逻辑的直播带货行业的洗牌和重塑是迟早的事。当下,直播带货行业正在加速走向一个新的临界点,从平台、商家到直播带货从业者,乃至消费者,都需要作出新的调适。

(责任编辑:武晓娟)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敍鍕殰闁圭儤鍤﹀☉銏犵睄闁割偆鍣ュΛ鍛存⒑閸愬弶鎯堥柟鍐叉捣缁牓宕卞☉娆忎缓濡炪倖鐗徊浠嬪几閵堝洨纾奸柟鎷屽煐鐎氾拷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直播间的价格为何不香了

2022-01-04 07:10 来源:深圳特区报 朱昌俊

  近日,不少消费者反映,此前在某头部主播直播间内购买的menshark服装等商品,时隔20多天终于收到货,但此时直播间售价399元的羽绒服,商家标价已低至329元,直播间售价149元的休闲裤现在仅109元。

  “全网最低价”,素来是不少头部主播的最大卖点之一。可现在这一神话破灭了。放在如今几大头部主播因种种原因而“折戟”的背景下来看,这一现象或是直播行业洗牌的一种不可忽视的信号。

  事实上,之前因“天价坑位费”、流量注水、高退货率等现象,有关明星主播、商家、平台之间的关系就屡屡传出罅隙。但是,鉴于头部主播巨大的IP效应,很多商家无力抗衡,似乎只能“赔本赚吆喝”。现在,由于几大头部主播的公众形象受到影响,这种格局或正在迎来改变。有分析就指出,随着平台不再依赖和扶持头部主播,商家更多地进行自播,可以节省20%至40%的坑位费、佣金等成本,因此商家店铺售价更低是符合逻辑的。

  从直播带货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看,确实不应该使其长期建立在头部主播“为王”和比拼“最低价”的逻辑之上。对平台来说,头部主播的IP效应当然很重要,但若对他们的扶持,影响到了整个直播带货行业生态的公平,则既是对中小商家的不公,实际也并不利于平台自身流量收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化;相应地,在直播带货成为普遍趋势的当下,商家们参与直播营销,恐怕也不宜过于依赖于头部主播,建立起自己的直播带货渠道,避免同质化竞争,才能真正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直播行业、尤其是头部主播而言,如果自身的带货能力只是体现在靠流量获取议价权来放大价格优势,同样是难以持续的,在质量和服务上做到更优,真正帮助消费者减少信息不对称,或才是立基之本。

  应该看到,以“比价”为主要逻辑的直播带货行业的洗牌和重塑是迟早的事。当下,直播带货行业正在加速走向一个新的临界点,从平台、商家到直播带货从业者,乃至消费者,都需要作出新的调适。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