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憋到尿血”的抢“偶”闹剧背后有什么猫腻?

2021年12月31日 07:06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刘晶瑶

  29日晚间,上海迪士尼官方微博发文道歉称,今年“2021达菲和朋友们限定商品”售卖活动已经结束,非常抱歉不能满足所有游客的需求,上海迪士尼将不断改进和持续优化,努力给大家带来更多欢乐、更好体验。

  游乐园为“不欢乐”的体验道歉,起因是一场购买的狂热。当天凌晨的寒风中,5000多名游客排起长龙,只为抢购迪士尼达菲系列玩具。现场视频中,一位男生因排队时间过长情绪崩溃,跪地大喊“我憋到尿血啊!”

  有个热门表情包,叫“你怕不是有那个大病”。或许当你看到凌晨买玩偶的长队,就想送上这个表情包。其实,这场消费狂热背后深藏三重“病灶”:

  首先,一场黄牛游戏。凌晨5点、零上5摄氏度,究竟队伍中站的是真爱粉,还是黄牛代购?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据报道,原价219元的公仔被黄牛炒到2288元,溢价近10倍。这里面的玄机,你懂的。

  其次,一番饥饿营销。尽管园方否认饥饿营销,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迪士尼常规商品一般不限购,可“达菲和朋友们”系列产品,凭借花式营销赚得盆满钵满。尤其是那只“聪明的狐狸”玲娜贝儿,自上市以来,不是限购就是断货,粉丝的购买欲被“稀缺性”彻底刺激了,最终才上演了一幕“憋到尿血”的抢购闹剧。

  其三,一种情感需求。与上几代人相比,年轻群体更愿意为情感体验买单,这也是某些手办、球鞋、盲盒等商品价格被“炒上天”的真正病灶。在Z世代眼中,购买的意义也在于建立群体性认同。在社交网络上展示爆红玩偶,也是他们想向外界传递的某种人设。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追捧爆红玩偶也是年轻人在寻找摆脱现实世界的出口。都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疏离……重重挤压,也让人们试图借助软萌的玩具穿透坚硬的现实。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憋到尿血”的抢“偶”闹剧背后有什么猫腻?

2021-12-31 07:06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刘晶瑶

  29日晚间,上海迪士尼官方微博发文道歉称,今年“2021达菲和朋友们限定商品”售卖活动已经结束,非常抱歉不能满足所有游客的需求,上海迪士尼将不断改进和持续优化,努力给大家带来更多欢乐、更好体验。

  游乐园为“不欢乐”的体验道歉,起因是一场购买的狂热。当天凌晨的寒风中,5000多名游客排起长龙,只为抢购迪士尼达菲系列玩具。现场视频中,一位男生因排队时间过长情绪崩溃,跪地大喊“我憋到尿血啊!”

  有个热门表情包,叫“你怕不是有那个大病”。或许当你看到凌晨买玩偶的长队,就想送上这个表情包。其实,这场消费狂热背后深藏三重“病灶”:

  首先,一场黄牛游戏。凌晨5点、零上5摄氏度,究竟队伍中站的是真爱粉,还是黄牛代购?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据报道,原价219元的公仔被黄牛炒到2288元,溢价近10倍。这里面的玄机,你懂的。

  其次,一番饥饿营销。尽管园方否认饥饿营销,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迪士尼常规商品一般不限购,可“达菲和朋友们”系列产品,凭借花式营销赚得盆满钵满。尤其是那只“聪明的狐狸”玲娜贝儿,自上市以来,不是限购就是断货,粉丝的购买欲被“稀缺性”彻底刺激了,最终才上演了一幕“憋到尿血”的抢购闹剧。

  其三,一种情感需求。与上几代人相比,年轻群体更愿意为情感体验买单,这也是某些手办、球鞋、盲盒等商品价格被“炒上天”的真正病灶。在Z世代眼中,购买的意义也在于建立群体性认同。在社交网络上展示爆红玩偶,也是他们想向外界传递的某种人设。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追捧爆红玩偶也是年轻人在寻找摆脱现实世界的出口。都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疏离……重重挤压,也让人们试图借助软萌的玩具穿透坚硬的现实。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