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偷拍黑产要“斩”更要“断”

2021年12月23日 06:54   来源:南方日报   静子

  女子洗澡被上百人“静静围观”却浑然不知,打火机、充电宝等日常用品被改装成偷拍设备……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摄像头偷拍黑产隐秘而强大,引发人们对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担忧。

  出于安全防护的需求,摄像头“走进”大街小巷、千家万户。然而,从媒体曝光的信息看,这一有效的监控神器正成为不法分子的偷窥利器。违法路径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其一,控制原有摄像头。他们利用黑客技术破解并改装摄像头,使其化身偷拍设备,通过出售扫描破解软件牟利;其二,私自安装新摄像头。宾馆房间、更衣室、厕所等私密性较高的场所,均是不法分子的“风水宝地”,通过出售偷拍摄像头的账号从中渔利。

  如果说偷拍黑产的源头是违规摄像头,那隐蔽的交易链无疑拉长了其存续期。从销售渠道看,惧于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偷拍设备的线下销售遭“冷遇”,一些商家转至线上“拐着弯”售卖,交易市场呈现明显的“冰火两重天”。从沟通渠道看,国外社交软件是常用的工具,且不法分子通常采用发语音、发代号等方式躲避关键字,从而增加了网络平台甄别的难度。此外,在交易的最后环节即支付方式上,一些卖家也尽量避免直接转账支付,大多使用口令红包形式。

  纵观偷拍黑产,丰厚的利润是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原动力。交200元可进入录播群、观看指定地点的视频交200元至500元不等、购买100台摄像头的账号需支付420元……林林总总的名目昭示着不法者的利欲熏心。就摄像头偷拍黑产而言,视听资源具有持续生成、循环利用的显著特点,从而增加了其潜在回报率。偷拍者、卖家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正在于此。要看到,交易双方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完整交易闭环,若没有所谓“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偷拍黑色产业链恐难以演变成疯狂之势,跃跃欲试的好奇心、偷偷摸摸的刺激感难辞其咎。

  为人民群众的隐私保护与生活尊严计,摄像头偷拍黑色产业链必须被斩断!从生产端看,摄像头生产企业要进一步强化信息保护意识,着力提升产品性能,以扎实的举措推进数据安全防护责任的落实。从销售端看,电商平台要通过关键信息筛查等方式加强监测,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对平台上的假冒伪劣摄像头及时做封禁、下架处理。店家更应谨记诚信经营的“黄金口诀”,切莫因一时贪念触碰法律底线。此外,有关部门的强监管与严执法也需及时到位,依法让铤而走险的偷拍者付出应有代价。

  在万物皆可联的今天,再精细化的外部防护也难免百密一疏。作为隐私安全的切身利益者,个人有必要从诸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免受偷拍黑产之祸,比如定期修改家用摄像头密码、安装时注意避开隐私区域等。偷拍黑产要“斩”更要“断”,社会合力才能使其无所遁形。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偷拍黑产要“斩”更要“断”

2021-12-23 06:54 来源:南方日报 静子

  女子洗澡被上百人“静静围观”却浑然不知,打火机、充电宝等日常用品被改装成偷拍设备……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摄像头偷拍黑产隐秘而强大,引发人们对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担忧。

  出于安全防护的需求,摄像头“走进”大街小巷、千家万户。然而,从媒体曝光的信息看,这一有效的监控神器正成为不法分子的偷窥利器。违法路径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其一,控制原有摄像头。他们利用黑客技术破解并改装摄像头,使其化身偷拍设备,通过出售扫描破解软件牟利;其二,私自安装新摄像头。宾馆房间、更衣室、厕所等私密性较高的场所,均是不法分子的“风水宝地”,通过出售偷拍摄像头的账号从中渔利。

  如果说偷拍黑产的源头是违规摄像头,那隐蔽的交易链无疑拉长了其存续期。从销售渠道看,惧于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偷拍设备的线下销售遭“冷遇”,一些商家转至线上“拐着弯”售卖,交易市场呈现明显的“冰火两重天”。从沟通渠道看,国外社交软件是常用的工具,且不法分子通常采用发语音、发代号等方式躲避关键字,从而增加了网络平台甄别的难度。此外,在交易的最后环节即支付方式上,一些卖家也尽量避免直接转账支付,大多使用口令红包形式。

  纵观偷拍黑产,丰厚的利润是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原动力。交200元可进入录播群、观看指定地点的视频交200元至500元不等、购买100台摄像头的账号需支付420元……林林总总的名目昭示着不法者的利欲熏心。就摄像头偷拍黑产而言,视听资源具有持续生成、循环利用的显著特点,从而增加了其潜在回报率。偷拍者、卖家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正在于此。要看到,交易双方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完整交易闭环,若没有所谓“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偷拍黑色产业链恐难以演变成疯狂之势,跃跃欲试的好奇心、偷偷摸摸的刺激感难辞其咎。

  为人民群众的隐私保护与生活尊严计,摄像头偷拍黑色产业链必须被斩断!从生产端看,摄像头生产企业要进一步强化信息保护意识,着力提升产品性能,以扎实的举措推进数据安全防护责任的落实。从销售端看,电商平台要通过关键信息筛查等方式加强监测,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对平台上的假冒伪劣摄像头及时做封禁、下架处理。店家更应谨记诚信经营的“黄金口诀”,切莫因一时贪念触碰法律底线。此外,有关部门的强监管与严执法也需及时到位,依法让铤而走险的偷拍者付出应有代价。

  在万物皆可联的今天,再精细化的外部防护也难免百密一疏。作为隐私安全的切身利益者,个人有必要从诸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免受偷拍黑产之祸,比如定期修改家用摄像头密码、安装时注意避开隐私区域等。偷拍黑产要“斩”更要“断”,社会合力才能使其无所遁形。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