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给救命药留下一条正规获取途径

2021年12月01日 06:58   来源:南方日报   笃鲜

  如果救命药被认定为毒品,罕见病患者该何去何从?

  去年4月,河南郑州李某的孩子被确诊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罕见病。李某给孩子尝试了多种药物,效果都不理想,在医生建议下开始使用氯巴占。氯巴占被一些国家批准为治疗癫痫辅助药品,但在我国属于国家二类精神药品,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只能联系代购。今年10月,李某因为帮忙代收、转寄外国寄来的氯巴占,涉嫌走私、运输、贩卖毒品罪,被河南中牟县检察院移送起诉。

  一边是等药救命的罕见病患者,一边是严格的禁毒管理规定,需要司法机关在其中作出权衡。11月23日,李某收到中牟县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应当说,检察机关充分考虑了案件情节,李某虽然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但仅为给孩子治病,没有从中获利,社会危害性较小,酌定不起诉没有突破法律框架,也体现了司法的温情。可是,酌定不起诉意味着罪名仍然成立,也就是说,代购氯巴占仍属于走私毒品范畴,需要用氯巴占救命的罕见病患者随时面临断药危险。目前,李某已经向检方递交了申诉材料。“孩子吃药是不是也涉嫌吸毒?”这个问题牵动着很多罕见病患者家庭和社会公众的心,叩问着法治社会中规则制定和实施水平,应当得到及时、明确、合理的回答。

  这让很多人想到了电影《我不是药神》,同样是为了救命而购买未被国家批准的药物,“药神案”原型推动了政策变更。最高检2016年提出,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没有造成他人伤害后果或者延误诊治的行为,不再作为犯罪处理。然而,这起事件和“药神”案的区别在于涉及精神类药物管制,情况更为复杂。

  一方面,根据国家禁毒委发布的药品依赖性折算表,1克氯巴占相当于0.1克海洛因。与患者家属以及“药神”原型陆勇不同,本案代购是从中牟利的。人性未必经得起利益考验,如果不加以特殊管理致使药品流出,很可能引发更多社会问题。另一方面,2015年《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提到,出于医疗目的非法贩卖精神药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可以适用非法经营罪。近些年也有以非法经营定罪处罚的判例。但显然,按照非法经营处理同样会打击代购积极性,又让问题陷入了死循环。或许,司法机关有必要从牟利情况、药品去向等方面,视具体情况判断这类代购的行为性质,综合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作出合理判断。

  海外代购终究存在较大风险。除了探讨本案如何处理,更需要进一步思考,该如何为罕见病救命药留下一条正规获取途径。早在2017年,氯巴占就被纳入国家卫健委第二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建议清单,但截至目前仍没有实现合法化生产,是卡在了哪个环节?如果国内短时间内无法生产,能否为从国外进口提供官方途径?这样既能避免司法难题,也可以规范药品流向,更能够让等药救命的罕见病患者多一些生存希望。

  10月12日,《南方日报》刊发《“自制药救子”背后的思考》,探讨如何在患者用药权益和药企利益之间寻求平衡。11月28日,1042名急需氯巴占的患儿家长发出实名求助信,呼吁建立罕见病合法购药渠道。罕见病患者固然“罕见”,但罕见病用药的种种难题正在不断浮现,需要社会构建更加完善的机制,需要我们共同推动现状向好转变。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给救命药留下一条正规获取途径

2021-12-01 06:58 来源:南方日报 笃鲜

  如果救命药被认定为毒品,罕见病患者该何去何从?

  去年4月,河南郑州李某的孩子被确诊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罕见病。李某给孩子尝试了多种药物,效果都不理想,在医生建议下开始使用氯巴占。氯巴占被一些国家批准为治疗癫痫辅助药品,但在我国属于国家二类精神药品,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只能联系代购。今年10月,李某因为帮忙代收、转寄外国寄来的氯巴占,涉嫌走私、运输、贩卖毒品罪,被河南中牟县检察院移送起诉。

  一边是等药救命的罕见病患者,一边是严格的禁毒管理规定,需要司法机关在其中作出权衡。11月23日,李某收到中牟县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应当说,检察机关充分考虑了案件情节,李某虽然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但仅为给孩子治病,没有从中获利,社会危害性较小,酌定不起诉没有突破法律框架,也体现了司法的温情。可是,酌定不起诉意味着罪名仍然成立,也就是说,代购氯巴占仍属于走私毒品范畴,需要用氯巴占救命的罕见病患者随时面临断药危险。目前,李某已经向检方递交了申诉材料。“孩子吃药是不是也涉嫌吸毒?”这个问题牵动着很多罕见病患者家庭和社会公众的心,叩问着法治社会中规则制定和实施水平,应当得到及时、明确、合理的回答。

  这让很多人想到了电影《我不是药神》,同样是为了救命而购买未被国家批准的药物,“药神案”原型推动了政策变更。最高检2016年提出,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没有造成他人伤害后果或者延误诊治的行为,不再作为犯罪处理。然而,这起事件和“药神”案的区别在于涉及精神类药物管制,情况更为复杂。

  一方面,根据国家禁毒委发布的药品依赖性折算表,1克氯巴占相当于0.1克海洛因。与患者家属以及“药神”原型陆勇不同,本案代购是从中牟利的。人性未必经得起利益考验,如果不加以特殊管理致使药品流出,很可能引发更多社会问题。另一方面,2015年《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提到,出于医疗目的非法贩卖精神药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可以适用非法经营罪。近些年也有以非法经营定罪处罚的判例。但显然,按照非法经营处理同样会打击代购积极性,又让问题陷入了死循环。或许,司法机关有必要从牟利情况、药品去向等方面,视具体情况判断这类代购的行为性质,综合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作出合理判断。

  海外代购终究存在较大风险。除了探讨本案如何处理,更需要进一步思考,该如何为罕见病救命药留下一条正规获取途径。早在2017年,氯巴占就被纳入国家卫健委第二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建议清单,但截至目前仍没有实现合法化生产,是卡在了哪个环节?如果国内短时间内无法生产,能否为从国外进口提供官方途径?这样既能避免司法难题,也可以规范药品流向,更能够让等药救命的罕见病患者多一些生存希望。

  10月12日,《南方日报》刊发《“自制药救子”背后的思考》,探讨如何在患者用药权益和药企利益之间寻求平衡。11月28日,1042名急需氯巴占的患儿家长发出实名求助信,呼吁建立罕见病合法购药渠道。罕见病患者固然“罕见”,但罕见病用药的种种难题正在不断浮现,需要社会构建更加完善的机制,需要我们共同推动现状向好转变。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