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召开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新《条例》明确,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与此同时,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还可再享受的生育假,从原本三十天,增加到六十天。(11月25日 东方网)
该政策一出,热搜下的评论却大相径庭。有人鼓掌叫好,然而大多数人的评论皆是并不看好。为何上海延长生育假,职场女性不愿意买单?实际上,这个政策给体制内的女性带来了利好,体制外的女性却平添了更大的求职压力和求职风险。
毫无疑问,该政策确实是关爱休产假的“妈妈”的体现,体现了政府的人文关怀,然而,在实际的实施上,结果却未必如预想所愿。
为何职场女性不愿意为“利好政策”买单?多了假期不是应该暗自欣喜吗?我们在抛出这些问题的同时,不妨思考背后的深层原因。
在实际的就业市场上,恋爱情况和结婚打算已成为许多招聘公司的必问问题套餐之一。为什么企业如此在意应聘女性的结婚和生育计划?
答案显而易见,一旦女性待产,就得休产假,而公司薪资照付。因此,在应聘过程中,女性被录取的概率总会比男性小,市场上的每一个双向选择,都是招聘者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结论。
一旦产假假期延长,企业面临的亏损也就更大。为了避免这种消耗,用人单位自然在男女应聘者能力相近的同时,优先录取男性;而已经进入公司的女性,要想升职,更是难上加难,公司担心女性离开工作岗位档期的工作没人负责,由此又是更大的消耗,堵死了女性的升职空间和上升通道。
政府给待产“妈妈”关爱值得嘉奖,然而,政府在出台政策想要利好女性的同时,也应该走到人群中去,多听听大家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真正做到尽善尽美。否则,关心了这头,乱了那头,未婚女性的职场之路更加艰难。
因此,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妨多一些现实的考量,多一些“打工人”的换位思考,否则,不愿意买单这种“戏剧”还会再次上演。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