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老牌国货“长红”还是要靠真功夫硬实力

2021年11月24日 07:44   来源:工人日报   罗筱晓

  据《证券时报》等媒体报道,近日,因为在与网友的互动中“哭穷”和大方承认自家产品“廉价”,一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国产日化品牌在一夜之间翻红,相关话题也登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榜。

  事情的起因是,该品牌发布的新产品被不少网友吐槽“包装太土太难看”,还被建议可以通过参加设计比赛进行改良。对此,品牌官方“含泪”回答:“这个要花钱吧?”此外,针对“产品看起来有点廉价”的评论,官方的回复更加直接:“我们其实本来就很廉价。”

  不走寻常路的问与答,意外引发了人们对老牌国货的心疼和担忧。一时间,大量消费者冲进品牌直播间下单相关产品。数据显示,该品牌一天之内卖出了两万单,是平时一个月的销售量。

  网友的“野性消费”让此前近乎“默默无闻”的国货品牌爆红,这样的剧情不是第一次上演。今年7月,因为低调地向遭遇洪灾的河南省捐款捐物,一运动品牌的产品在线上线下都被一抢而空,其社交平台的粉丝量也爆涨至1500多万。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心,这两起“野性消费”案例的当事公司都有了过去不敢想的关注度和销售量。长远看,这也对它们未来理解消费群体、进一步更新品牌形象有所启发。

  同样是今年,有些老字号的餐饮品牌接连传出亏损、闭店的消息。姑且不论产品因素,老字号倚老卖老,不根据新兴消费环境调整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客观上造成的拒消费者千里之外的情形也加剧了它们的衰落。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过,当巷子变“浅”了,热度也退了,坛子里的酒到底香不香就要接受真正的检验了。

  在最近这次国货日化品牌爆卖的过程中,以年轻人为主力的消费者在赞赏其“10年仅涨两元”做法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比如为什么品牌主打产品常年款式单一。

  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国人对商品的功能性有了更高要求。以洗发水为例,不少品牌都根据消费者不同发质,推出了主打不同功效的产品供选择。如果老牌国货除了价格相对较低外再没有突出的功能优势,那么当抱着好奇、支持国货等心态下单的消费者恢复“理性”,情怀不再,风光的景象或许很快便会消失。不久前就有媒体报道,前述因捐款被抢到库存告急的运动品牌,无论是销售额还是社交平台粉丝数都有明显下降。

  产品要想长期占领市场、增强消费者黏性,稳定的品质、巧妙的创新和恰到好处的营销方式缺一不可。这其中,前两者又是品牌乃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前两年,一些新兴国产美妆品牌通过与时尚博主、带货主播合作等营销方式迅速走红,特定时期销量甚至超过了不少国际大牌。然而,当后者学会同样的市场“打法”,多年积累的产品本身的优势会让它们很快逆转局面。而这些,恰恰是竞争对手难以甚至根本无法“抄作业”的。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老牌国货已经在发挥自身优势寻找新的“爆品”,探索让爆红转变为长红。比如,有运动品牌针对消费者“吐槽”其产品款式老土、与其他品牌同质化严重等缺点,一方面与博物馆、国产漫画合作推出联名产品,一方面签约年轻设计师汲取创意和灵感。在此之前,包括运动、餐饮、日化等多领域的多个老牌国货,也通过提升品质、改善服务、畅通销售渠道等重新焕发生机。

  国潮之风正当时,但无论这股风有多大、持续多久,最终能被吹到高处的,一定是那些能靠真功夫、硬实力说话的国货。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老牌国货“长红”还是要靠真功夫硬实力

2021-11-24 07:44 来源:工人日报 罗筱晓

  据《证券时报》等媒体报道,近日,因为在与网友的互动中“哭穷”和大方承认自家产品“廉价”,一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国产日化品牌在一夜之间翻红,相关话题也登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榜。

  事情的起因是,该品牌发布的新产品被不少网友吐槽“包装太土太难看”,还被建议可以通过参加设计比赛进行改良。对此,品牌官方“含泪”回答:“这个要花钱吧?”此外,针对“产品看起来有点廉价”的评论,官方的回复更加直接:“我们其实本来就很廉价。”

  不走寻常路的问与答,意外引发了人们对老牌国货的心疼和担忧。一时间,大量消费者冲进品牌直播间下单相关产品。数据显示,该品牌一天之内卖出了两万单,是平时一个月的销售量。

  网友的“野性消费”让此前近乎“默默无闻”的国货品牌爆红,这样的剧情不是第一次上演。今年7月,因为低调地向遭遇洪灾的河南省捐款捐物,一运动品牌的产品在线上线下都被一抢而空,其社交平台的粉丝量也爆涨至1500多万。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心,这两起“野性消费”案例的当事公司都有了过去不敢想的关注度和销售量。长远看,这也对它们未来理解消费群体、进一步更新品牌形象有所启发。

  同样是今年,有些老字号的餐饮品牌接连传出亏损、闭店的消息。姑且不论产品因素,老字号倚老卖老,不根据新兴消费环境调整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客观上造成的拒消费者千里之外的情形也加剧了它们的衰落。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过,当巷子变“浅”了,热度也退了,坛子里的酒到底香不香就要接受真正的检验了。

  在最近这次国货日化品牌爆卖的过程中,以年轻人为主力的消费者在赞赏其“10年仅涨两元”做法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比如为什么品牌主打产品常年款式单一。

  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国人对商品的功能性有了更高要求。以洗发水为例,不少品牌都根据消费者不同发质,推出了主打不同功效的产品供选择。如果老牌国货除了价格相对较低外再没有突出的功能优势,那么当抱着好奇、支持国货等心态下单的消费者恢复“理性”,情怀不再,风光的景象或许很快便会消失。不久前就有媒体报道,前述因捐款被抢到库存告急的运动品牌,无论是销售额还是社交平台粉丝数都有明显下降。

  产品要想长期占领市场、增强消费者黏性,稳定的品质、巧妙的创新和恰到好处的营销方式缺一不可。这其中,前两者又是品牌乃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前两年,一些新兴国产美妆品牌通过与时尚博主、带货主播合作等营销方式迅速走红,特定时期销量甚至超过了不少国际大牌。然而,当后者学会同样的市场“打法”,多年积累的产品本身的优势会让它们很快逆转局面。而这些,恰恰是竞争对手难以甚至根本无法“抄作业”的。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老牌国货已经在发挥自身优势寻找新的“爆品”,探索让爆红转变为长红。比如,有运动品牌针对消费者“吐槽”其产品款式老土、与其他品牌同质化严重等缺点,一方面与博物馆、国产漫画合作推出联名产品,一方面签约年轻设计师汲取创意和灵感。在此之前,包括运动、餐饮、日化等多领域的多个老牌国货,也通过提升品质、改善服务、畅通销售渠道等重新焕发生机。

  国潮之风正当时,但无论这股风有多大、持续多久,最终能被吹到高处的,一定是那些能靠真功夫、硬实力说话的国货。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