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夯实“稳”的基础 积蓄“进”的力量

2021年11月18日 07:0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恢复。工业生产、服务业、消费的两年平均增速均较上月有所加快,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全国城镇新增就业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稳定,国际收支好于预期。

  10月份的经济“成绩单”表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取得积极成效。中国经济在多重冲击下表现出总量大、增速稳、后劲足的强大韧性。

  当前,我国依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观察未来发展,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在累积增长。比如,随着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有效,促进消费政策显效发力,消费市场有望持续稳定恢复;产业升级发展、民生投入增加、“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将有力支撑投资增长;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效将不断显现;改革创新动能不断增强,新业态、新模式也在成长壮大,等等。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三季度以来,全球疫情和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国内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交织,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不少人对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心存忧虑。进入四季度,打好全年“收官战”,对于迈准迈稳“十四五”时期第一步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应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妥善应对风险挑战,稳定合理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要夯实“稳”的基础,努力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一旦经济循环过程出现堵点、断点,循环就会受阻。比如,在生产环节,近期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持续高位运行,企业成本上升、实体经济困难增多;在消费环节,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较大。对此,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和转型升级,做好保供稳价惠企,着力稳工稳产稳商稳市。努力防止大宗商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加强价格监测,做好重要民生产品保供稳价工作。瞄准发展急需、升级急缺、民生急盼,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回升。

  积蓄“进”的力量,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从10月份数据表现看,我国产业升级的动能在提升。比如,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均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在加快,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升级类消费较为活跃。未来,要更多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夯实“稳”的基础 积蓄“进”的力量

2021-11-18 07:0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恢复。工业生产、服务业、消费的两年平均增速均较上月有所加快,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全国城镇新增就业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稳定,国际收支好于预期。

  10月份的经济“成绩单”表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取得积极成效。中国经济在多重冲击下表现出总量大、增速稳、后劲足的强大韧性。

  当前,我国依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观察未来发展,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在累积增长。比如,随着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有效,促进消费政策显效发力,消费市场有望持续稳定恢复;产业升级发展、民生投入增加、“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将有力支撑投资增长;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效将不断显现;改革创新动能不断增强,新业态、新模式也在成长壮大,等等。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三季度以来,全球疫情和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国内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交织,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不少人对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心存忧虑。进入四季度,打好全年“收官战”,对于迈准迈稳“十四五”时期第一步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应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妥善应对风险挑战,稳定合理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要夯实“稳”的基础,努力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一旦经济循环过程出现堵点、断点,循环就会受阻。比如,在生产环节,近期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持续高位运行,企业成本上升、实体经济困难增多;在消费环节,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较大。对此,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和转型升级,做好保供稳价惠企,着力稳工稳产稳商稳市。努力防止大宗商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加强价格监测,做好重要民生产品保供稳价工作。瞄准发展急需、升级急缺、民生急盼,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回升。

  积蓄“进”的力量,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从10月份数据表现看,我国产业升级的动能在提升。比如,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均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在加快,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升级类消费较为活跃。未来,要更多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