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鄂尔多斯大手笔投资教育是应有的积极姿态

2021年11月02日 06:54   来源:红网   沈倩

  近日,地处西部内陆的城市鄂尔多斯,打出了年薪60万招聘清华、北大等高校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公告。清华、北大毕业生,实行年薪制,签订3年聘用合同,每人年薪50万元(税前);一次性签订6年聘用合同者,每人可达年薪60万元(税前)。此外,清北毕业生之外的应聘者也可以获得安家费等优厚的待遇。(10月31日 凤凰网)

  新闻一出,立即登上热搜,网友直呼,不愧是鄂尔多斯,这手笔,真大气。猛砸巨资,征聘教师人才,鄂尔多斯的阔气,更体现了对城市转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渴望。

  近年来,因高薪招聘教师引发社会热议的,是深圳。深圳中学整个教师队伍中,毕业于清华北大的教师达百人。深圳市教育局公布的预算数据显示,深圳中学今年用于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支出的预算约为2亿元。除深圳中学外,深圳其他中学一线教师的薪资水平,也将其他城市远远甩在后面。事实上,深圳的中学能够吸引众多人才,靠的可能不仅仅是高薪,还有一线城市光环的加持,其他城市未必有这样的底气,包括鄂尔多斯。

  位于我国的内蒙古地区,鄂尔多斯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尽管,鄂尔多斯一直以高人均GDP著称,可是严重依赖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是现实,人才严重外流也是现实。许多自然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或城市,往往过分依赖资源开发,而忽略了对人才及其他产业的投入,长此以往,反而会丧失发展的后劲,最终陷入停滞甚至是倒退。鄂尔多斯的发展也毫无意外地陷入上述的“资源诅咒说”。近几年,减轻煤炭依赖和产业转型,一直是鄂尔多斯的主题。

  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中小学教育,很难留住高水平人才,也空谈摆脱过度资源依赖的境况。鄂尔多斯开出比深圳中学还要高一倍的教师薪资,体现出鄂尔多斯意识到发展现状,努力寻求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以现在的房价来看,大学生毕业想要自己买房,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鄂尔多斯开出的分房分编制待遇,对包括清华北大毕业生的人才来说,无疑是一大诱惑。作为有财政底气的鄂尔多斯来说,招聘中国的顶尖精英,以提升软实力,留住更多人才建设鄂尔多斯,这样的魄力值得点赞。

  高薪优待招聘教育人才,是鄂尔多斯当地政府提升本地教育水平的一种积极姿态。尽管对于鄂尔多斯这样的西部内陆城市来说,高薪挖人能否从根本上提升本地教育水平及发展水平,目前还不得而知。但鄂尔多斯仍敢于跳脱短视,着眼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转型,理应支持。对教育的投资永远不会亏本,相信鄂尔多斯还有更多潜力被挖掘。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鄂尔多斯大手笔投资教育是应有的积极姿态

2021-11-02 06:54 来源:红网 沈倩

  近日,地处西部内陆的城市鄂尔多斯,打出了年薪60万招聘清华、北大等高校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公告。清华、北大毕业生,实行年薪制,签订3年聘用合同,每人年薪50万元(税前);一次性签订6年聘用合同者,每人可达年薪60万元(税前)。此外,清北毕业生之外的应聘者也可以获得安家费等优厚的待遇。(10月31日 凤凰网)

  新闻一出,立即登上热搜,网友直呼,不愧是鄂尔多斯,这手笔,真大气。猛砸巨资,征聘教师人才,鄂尔多斯的阔气,更体现了对城市转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渴望。

  近年来,因高薪招聘教师引发社会热议的,是深圳。深圳中学整个教师队伍中,毕业于清华北大的教师达百人。深圳市教育局公布的预算数据显示,深圳中学今年用于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支出的预算约为2亿元。除深圳中学外,深圳其他中学一线教师的薪资水平,也将其他城市远远甩在后面。事实上,深圳的中学能够吸引众多人才,靠的可能不仅仅是高薪,还有一线城市光环的加持,其他城市未必有这样的底气,包括鄂尔多斯。

  位于我国的内蒙古地区,鄂尔多斯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尽管,鄂尔多斯一直以高人均GDP著称,可是严重依赖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是现实,人才严重外流也是现实。许多自然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或城市,往往过分依赖资源开发,而忽略了对人才及其他产业的投入,长此以往,反而会丧失发展的后劲,最终陷入停滞甚至是倒退。鄂尔多斯的发展也毫无意外地陷入上述的“资源诅咒说”。近几年,减轻煤炭依赖和产业转型,一直是鄂尔多斯的主题。

  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中小学教育,很难留住高水平人才,也空谈摆脱过度资源依赖的境况。鄂尔多斯开出比深圳中学还要高一倍的教师薪资,体现出鄂尔多斯意识到发展现状,努力寻求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以现在的房价来看,大学生毕业想要自己买房,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鄂尔多斯开出的分房分编制待遇,对包括清华北大毕业生的人才来说,无疑是一大诱惑。作为有财政底气的鄂尔多斯来说,招聘中国的顶尖精英,以提升软实力,留住更多人才建设鄂尔多斯,这样的魄力值得点赞。

  高薪优待招聘教育人才,是鄂尔多斯当地政府提升本地教育水平的一种积极姿态。尽管对于鄂尔多斯这样的西部内陆城市来说,高薪挖人能否从根本上提升本地教育水平及发展水平,目前还不得而知。但鄂尔多斯仍敢于跳脱短视,着眼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转型,理应支持。对教育的投资永远不会亏本,相信鄂尔多斯还有更多潜力被挖掘。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