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全村脑中风”凸显基层医保病灶

2021年10月20日 06:53   来源:工人日报   吴睿鸫

  据10月18日央广报道,近日,有群众向媒体反映,在山东菏泽单县莱河镇崔口村,从5岁的孩子到去世很长时间的老人,再到一次也没去过村卫生室的在外务工者,多名村民名下的城乡居民医保账户,近五年来莫名出现多次脑中风的医保结算记录。据单县相关部门初步排查,崔口村2000多名村民,起码有37000多条医保结算记录存在问题,类似情况在其他村庄也不同程度存在。目前,当地已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并暂停了莱河镇有关村卫生室医保报销资格,国家医保局已派工作组赴山东进行现场督办。

  脑中风,既不是地方病,更非什么传染病,可全村人几乎全部“中招”,甚至全家9口人都有所谓“脑中风”的医保结算记录,实在令人瞠目。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大多数“患者”的医保都是在村卫生室报销的,且附近的乡镇和村里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情况,这说明:乡村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或许正成为骗保的“高发地带”。这也提示相关地方和部门,对基层医保的“病灶”,是时候好好掰扯一下了。

  上述报道中提到一个细节,即村卫生室负责人在医保相关操作中,只输入药名,直接就报销了。其他所有的程序,包括疾病名称等,都无法操作。而单县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医保部门每月只审核乡镇卫生院上报的医保结算数据,不具体审核村级卫生室的相关数据。

  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基层医保报销程序的重要关口失守,村医开药看不到任何报销程序,审核人员看不到开什么药,从而形成了监管的“真空地带”。这也给一些不法分子留下了不小的操作空间。

  近年来,乡村基层医保基金不时被曝光存在“三假”问题(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比如诱导、协助他人冒名或虚假就医、购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串通他人虚开费用单据;伪造、变造、隐匿、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医学证明、会计凭证、电子信息等有关资料与虚构医药服务项目。

  事实上,不久前实施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已经明确了对类似骗保行为的处罚——骗取医保基金支出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回,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责令定点医药机构暂停相关责任部门6个月以上1年以下涉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医药服务,直至由医疗保障经办机构解除服务协议;有执业资格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资格。

  眼下,“全村脑中风”事件无疑是一封举报信,倒逼当地将乡村骗保问题高度重视起来。相信重重压力之下,这起骗保链条上的所有责任人,都会受到应有的惩戒。问题的关键在于,乡村医保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按国家法律法规对各种骗保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惩治之外,相关部门更应注意对基层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漏洞及时封死堵严,从根源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全村脑中风”凸显基层医保病灶

2021-10-20 06:53 来源:工人日报 吴睿鸫

  据10月18日央广报道,近日,有群众向媒体反映,在山东菏泽单县莱河镇崔口村,从5岁的孩子到去世很长时间的老人,再到一次也没去过村卫生室的在外务工者,多名村民名下的城乡居民医保账户,近五年来莫名出现多次脑中风的医保结算记录。据单县相关部门初步排查,崔口村2000多名村民,起码有37000多条医保结算记录存在问题,类似情况在其他村庄也不同程度存在。目前,当地已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并暂停了莱河镇有关村卫生室医保报销资格,国家医保局已派工作组赴山东进行现场督办。

  脑中风,既不是地方病,更非什么传染病,可全村人几乎全部“中招”,甚至全家9口人都有所谓“脑中风”的医保结算记录,实在令人瞠目。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大多数“患者”的医保都是在村卫生室报销的,且附近的乡镇和村里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情况,这说明:乡村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或许正成为骗保的“高发地带”。这也提示相关地方和部门,对基层医保的“病灶”,是时候好好掰扯一下了。

  上述报道中提到一个细节,即村卫生室负责人在医保相关操作中,只输入药名,直接就报销了。其他所有的程序,包括疾病名称等,都无法操作。而单县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医保部门每月只审核乡镇卫生院上报的医保结算数据,不具体审核村级卫生室的相关数据。

  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基层医保报销程序的重要关口失守,村医开药看不到任何报销程序,审核人员看不到开什么药,从而形成了监管的“真空地带”。这也给一些不法分子留下了不小的操作空间。

  近年来,乡村基层医保基金不时被曝光存在“三假”问题(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比如诱导、协助他人冒名或虚假就医、购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串通他人虚开费用单据;伪造、变造、隐匿、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医学证明、会计凭证、电子信息等有关资料与虚构医药服务项目。

  事实上,不久前实施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已经明确了对类似骗保行为的处罚——骗取医保基金支出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回,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责令定点医药机构暂停相关责任部门6个月以上1年以下涉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医药服务,直至由医疗保障经办机构解除服务协议;有执业资格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资格。

  眼下,“全村脑中风”事件无疑是一封举报信,倒逼当地将乡村骗保问题高度重视起来。相信重重压力之下,这起骗保链条上的所有责任人,都会受到应有的惩戒。问题的关键在于,乡村医保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按国家法律法规对各种骗保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惩治之外,相关部门更应注意对基层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漏洞及时封死堵严,从根源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