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2021年10月18日 06:51   来源:光明日报   吕忠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完备;到2035年,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定型。这是在总结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态补偿制度建设进行系统设计和统筹谋划,为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的“中国模式”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为目的,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市场手段、法律手段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国际上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密集出台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试点方案,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框架已基本形成。由于我国生态补偿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各种机制建立的背景、目标、内容存在一定差异,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还不够。尤其是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的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运用好生态补偿这个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绿色发展和均衡发展的政策工具,建立成熟定型的生态补偿制度。《意见》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关于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重要文件,对我国的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整体谋划。

  总体上看,《意见》针对生态补偿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厘清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强化激励与硬化约束的关系。提出系统推进、政策协同、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强化激励、硬化约束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工作原则;要求从生态保护成本、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体现受益者付费原则等3个维度深化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首先,《意见》划定了生态保护补偿的政府和市场权责边界,明确了政府主导有力、社会参与有序、市场调节有效的生态保护补偿体制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落实生态保护责任的主导作用,以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社会稳定、区域协调发展等为目标,由国家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或农牧民进行生态保护纵向补偿、开展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鼓励地方探索大气等其他生态环境要素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方式。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多元化补偿。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路径更加清晰,强调受益者付费的原则和责任,通过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探索多样化补偿方式发挥市场机制参与生态保护补偿的作用,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其次,《意见》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和不同生态环境要素保护成本,建立了更加科学精准的生态保护补偿分类体系和转移支付测算办法。在综合补偿方面,强调综合考虑生态保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态保护成效等因素确定补偿水平,对不同要素的生态保护成本予以适度补偿,进一步完善了分类补偿制度,既充分体现补偿标准以生态保护成本为依据的科学性,又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保生态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在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的纵向补偿方面,提出“引入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相关转移支付分配因素,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覆盖比例较高地区支持力度”,更好体现了“优质优价、多劳多得”的导向作用,可以更加精准地激励这类地区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再次,《意见》对加快相关领域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为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意见》特别强调加快推进法治建设,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形成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考评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建立补偿资金与破坏生态环境相关产业逆向关联机制;推进税费调节、政府采购、损害赔偿等配套措施,充分发挥与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协同推进作用。

  总之,《意见》充分体现了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从分散体现到明确聚焦、补偿领域从单因素起步到综合布局、补偿模式从自上而下到多元参与的整体性、系统性特征,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改革举措。需要我们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真正建立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之间公平合理、均衡有效的关系,实现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作者:吕忠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2021-10-18 06:51 来源:光明日报 吕忠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完备;到2035年,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定型。这是在总结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态补偿制度建设进行系统设计和统筹谋划,为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的“中国模式”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为目的,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市场手段、法律手段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国际上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密集出台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试点方案,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框架已基本形成。由于我国生态补偿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各种机制建立的背景、目标、内容存在一定差异,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还不够。尤其是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的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运用好生态补偿这个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绿色发展和均衡发展的政策工具,建立成熟定型的生态补偿制度。《意见》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关于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重要文件,对我国的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整体谋划。

  总体上看,《意见》针对生态补偿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厘清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强化激励与硬化约束的关系。提出系统推进、政策协同、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强化激励、硬化约束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工作原则;要求从生态保护成本、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体现受益者付费原则等3个维度深化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首先,《意见》划定了生态保护补偿的政府和市场权责边界,明确了政府主导有力、社会参与有序、市场调节有效的生态保护补偿体制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落实生态保护责任的主导作用,以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社会稳定、区域协调发展等为目标,由国家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或农牧民进行生态保护纵向补偿、开展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鼓励地方探索大气等其他生态环境要素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方式。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多元化补偿。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路径更加清晰,强调受益者付费的原则和责任,通过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探索多样化补偿方式发挥市场机制参与生态保护补偿的作用,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其次,《意见》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和不同生态环境要素保护成本,建立了更加科学精准的生态保护补偿分类体系和转移支付测算办法。在综合补偿方面,强调综合考虑生态保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态保护成效等因素确定补偿水平,对不同要素的生态保护成本予以适度补偿,进一步完善了分类补偿制度,既充分体现补偿标准以生态保护成本为依据的科学性,又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保生态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在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的纵向补偿方面,提出“引入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相关转移支付分配因素,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覆盖比例较高地区支持力度”,更好体现了“优质优价、多劳多得”的导向作用,可以更加精准地激励这类地区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再次,《意见》对加快相关领域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为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意见》特别强调加快推进法治建设,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形成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考评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建立补偿资金与破坏生态环境相关产业逆向关联机制;推进税费调节、政府采购、损害赔偿等配套措施,充分发挥与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协同推进作用。

  总之,《意见》充分体现了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从分散体现到明确聚焦、补偿领域从单因素起步到综合布局、补偿模式从自上而下到多元参与的整体性、系统性特征,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改革举措。需要我们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真正建立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之间公平合理、均衡有效的关系,实现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作者:吕忠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