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小家政撬动大战略

2021年10月11日 07:2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王雨萧

  未来五年,家政服务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商务部等14部门9日联合印发《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7项22条工作举措,意在促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3月8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听到卓长立代表讲述自己带领的“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团队健康发展,腰包越来越鼓,越来越自信,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家政业像‘阳光大姐’这个名字一样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要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

  家政兴农,关系民生福祉。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等,保姆、育儿嫂、养老护理员成为很多城市家庭的刚需,高品质家政服务需求激增。艾媒咨询此前发布报告预测,2021年中国家政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目前,我国家政行业从业人数超过3000万,已经成为重要的灵活就业渠道,而全行业服务缺口仍在2000万人以上。培育壮大家政服务业,无疑将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也能更好满足城市巨大的家政服务需求。

  家政兴农,关乎国之大计。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很多是农村劳动力,有些就是曾经的贫困户,家政兴农利用定点帮扶等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家政劳务输出,帮助有意愿从事家政服务的返贫监测对象就业,将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家政兴农促进了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农村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业,走进城市家庭,与城市居民更加融合。在城市务工收入提高后,不少人带着挣的钱返乡创业就业,带动当地发展,继续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提升自家生活品质同时改变乡村面貌。家政兴农不仅能助力乡村振兴,更能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办好家政兴农工作,关键在落实。目前,有的家政服务人员技能低、服务差等现象依然突出,同时存在着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等问题。只有真正解决好家政服务的痛点、堵点,才能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让服务更惠民,“暖政”更暖心。

  首先,要让农村劳动力免去后顾之忧。要把劳务合同签订得更规范一些,保障好家政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休息等合法权益,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支持,并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情感陪护、人文关怀等暖心服务。

  同时,要让城市消费者心里“托底”。很多城市居民感叹,“找保姆难,找个好保姆难上加难。”未来要加强家政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同时加快完善家政服务信用评价体系,建立“黑白名单”制度,让消费者用工更放心、享受服务更舒心。

  相信,随着《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7项22条举措的落实,家政服务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产业整体水平会得到大幅提升。

  小家政撬动大战略。做好家政兴农工作,必须立足百姓切实需要,加快推动家政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发展中的各类难题,让家政服务这项朝阳产业,真正成为惠及城乡百姓的爱心工程、撬动乡村振兴大战略的重要支点。(新华社记者)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大规模开展职业能力培训    2021年09月1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小家政撬动大战略

    2021-10-11 07:2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王雨萧

      未来五年,家政服务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商务部等14部门9日联合印发《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7项22条工作举措,意在促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3月8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听到卓长立代表讲述自己带领的“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团队健康发展,腰包越来越鼓,越来越自信,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家政业像‘阳光大姐’这个名字一样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要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

      家政兴农,关系民生福祉。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等,保姆、育儿嫂、养老护理员成为很多城市家庭的刚需,高品质家政服务需求激增。艾媒咨询此前发布报告预测,2021年中国家政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目前,我国家政行业从业人数超过3000万,已经成为重要的灵活就业渠道,而全行业服务缺口仍在2000万人以上。培育壮大家政服务业,无疑将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也能更好满足城市巨大的家政服务需求。

      家政兴农,关乎国之大计。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很多是农村劳动力,有些就是曾经的贫困户,家政兴农利用定点帮扶等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家政劳务输出,帮助有意愿从事家政服务的返贫监测对象就业,将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家政兴农促进了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农村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业,走进城市家庭,与城市居民更加融合。在城市务工收入提高后,不少人带着挣的钱返乡创业就业,带动当地发展,继续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提升自家生活品质同时改变乡村面貌。家政兴农不仅能助力乡村振兴,更能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办好家政兴农工作,关键在落实。目前,有的家政服务人员技能低、服务差等现象依然突出,同时存在着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等问题。只有真正解决好家政服务的痛点、堵点,才能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让服务更惠民,“暖政”更暖心。

      首先,要让农村劳动力免去后顾之忧。要把劳务合同签订得更规范一些,保障好家政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休息等合法权益,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支持,并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情感陪护、人文关怀等暖心服务。

      同时,要让城市消费者心里“托底”。很多城市居民感叹,“找保姆难,找个好保姆难上加难。”未来要加强家政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同时加快完善家政服务信用评价体系,建立“黑白名单”制度,让消费者用工更放心、享受服务更舒心。

      相信,随着《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7项22条举措的落实,家政服务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产业整体水平会得到大幅提升。

      小家政撬动大战略。做好家政兴农工作,必须立足百姓切实需要,加快推动家政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发展中的各类难题,让家政服务这项朝阳产业,真正成为惠及城乡百姓的爱心工程、撬动乡村振兴大战略的重要支点。(新华社记者)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