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纪元

2021年10月09日 07:44   来源:环球时报   贾卫列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在三天之后的11日,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将在昆明召开。本次大会聚焦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把全球的目光投向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一事关人类生存的问题。

  1992年6月5日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至今已近30年,共有196个缔约方。过去的十年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世界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为抑制生物多样性丧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效果并非尽如人意,人类和其他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仍在继续恶化。如果这种趋势加剧,人类的生存会愈加步履艰难,何谈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COP15要通过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了建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的愿景,到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复苏之路,以造福地球和人类,到2050年生物多样性得到重视、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维持一个健康的地球,并为所有人带来必要的惠益。同时,要设立到2030年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实现的具体目标。国际社会对“昆明峰会”高度关注,将其与“巴黎峰会”相提并论,并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视为“昆明协定”,寄予厚望。

  我国历来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保护,野生生物生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森林覆盖率超过23%,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占陆域国土面积的约1/4且覆盖了所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建成1.18万处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海域面积的4.1%,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一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通过扩繁和迁地保护初步摆脱了灭绝风险,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为实现“昆明协定”的愿景,国际社会应行动起来,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通过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并付诸行动,实现2030年的目标。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环境议程重要引领者的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修复,加强外来物种管控,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在经济领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部门和区域规划,企业在发展生产时要高度重视与其相关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在政治领域,继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坚决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到实处,严格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在科技领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用先进技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在社会领域,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伙伴关系,倡导全民践行绿色生活,每一个人要拒绝做危害生物多样性的事,减少乃至杜绝白色污染,拒绝野生动物产品……

  只有全球达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识,坚定不移地履行“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才能增进人类福祉、维护全球安全、促进世界繁荣。(作者是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开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纪元

2021-10-09 07:44 来源:环球时报 贾卫列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