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以科技之光照亮世界

2021年09月26日 06: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21中关村论坛24日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视频致贺并指出,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这是立足全球视野,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规律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表明了中国进一步深化科技开放与合作的坚定决心及大国担当。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呼之欲出。区块链、新材料、基因工程、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揽所有的技术创新。在国际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今天,面对集成电路、汽车等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单打独斗、独自承担从基础应用研究到产品生产研发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气候变暖、粮食危机等全球性问题凸现的今天,应对这些复杂、不确定的重大风险挑战,更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面对复杂的形势,我们迫切需要增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也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实践证明,只有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方能更好应对时代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海试、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今天的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拥有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能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榜单排名第12位,较去年前进了2位,其中北京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榜单中排名第3位,较去年又有上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天的中关村,不仅成长为北京的中关村、中国的中关村,更日益成为世界的中关村。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自2007年创办以来,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的中关村论坛,已发展成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成为代表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科技创新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展示中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国际交往窗口。

  智慧、健康、碳中和,2021中关村论坛将这3个关键词作为年度主题,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400位外籍嘉宾将参与并演讲。这场全球瞩目的论坛,呼应了当今世界的脉动,也必将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我们期待世界各国科学家带来精彩纷呈的头脑风暴,也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之光照亮世界,更好增进人类福祉。(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以科技之光照亮世界

2021-09-26 06: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21中关村论坛24日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视频致贺并指出,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这是立足全球视野,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规律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表明了中国进一步深化科技开放与合作的坚定决心及大国担当。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呼之欲出。区块链、新材料、基因工程、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揽所有的技术创新。在国际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今天,面对集成电路、汽车等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单打独斗、独自承担从基础应用研究到产品生产研发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气候变暖、粮食危机等全球性问题凸现的今天,应对这些复杂、不确定的重大风险挑战,更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面对复杂的形势,我们迫切需要增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也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实践证明,只有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方能更好应对时代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海试、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今天的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拥有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能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榜单排名第12位,较去年前进了2位,其中北京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榜单中排名第3位,较去年又有上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天的中关村,不仅成长为北京的中关村、中国的中关村,更日益成为世界的中关村。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自2007年创办以来,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的中关村论坛,已发展成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成为代表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科技创新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展示中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国际交往窗口。

  智慧、健康、碳中和,2021中关村论坛将这3个关键词作为年度主题,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400位外籍嘉宾将参与并演讲。这场全球瞩目的论坛,呼应了当今世界的脉动,也必将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我们期待世界各国科学家带来精彩纷呈的头脑风暴,也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之光照亮世界,更好增进人类福祉。(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