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创造

2021年08月30日 08:15   来源:广州日报   辛鸣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发展原则,更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文明自信。中国式现代化好就好在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同频共振、同向共进,让现代化深深根植于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沃土,让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新时代光辉。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历史长河中永葆生机、勇立潮头,一定要大踏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向现代化。70多年前,中国社会在政治上“站起来”之后迅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集全社会之力建设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建设“四个现代化”,就是旨在通过现代化让中国社会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也真正“站起来”。

  我们原来设想,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但是,经过同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水平相比较,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社会到20世纪末只能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这个程度的现代化虽然不是我们原来意义上理解的现代化,也与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与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相比,已经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已经具有了现代化的基本轮廓。所以邓小平同志称之为“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小康之家”。

  “小康”是中国古代经典《礼记·礼运》中描绘的一个与理想社会最高阶段“大同”相对应的初级阶段。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擘画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蓝图,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目标。邓小平同志曾经总结说,“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

  为什么中国式现代化要经过“小康社会”这样一个阶段,要呈现为“小康社会”这样一种形态?因为中国社会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就是说生产力水平是判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标准。如果生产力水平不高,没有提升到现代化的生产力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难言跨越。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算是生产力发展超越了初级水平。而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是相对低下的,与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中国现代化发展站上了历史新起点。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得到大幅跃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迈出了坚实步伐;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方面有了巨大提升,等等。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中国现代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标准不断提高。20世纪末提出的第二个“三步走”战略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了党的十九大,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时间没有变,现代化的标准却在提高。首先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第一个阶段的目标提前到了2035年,第二个阶段的目标则提升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现代化的内容也更加全面,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后又加上了“美丽”这一要求。这些变化归根结底还是来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根本性改变和提高,来自于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日益接近质的飞跃之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阶段,体现的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是大势所趋,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是多线式的。昔日西方强国通过殖民与掠夺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不可能复制也不会重现。现在有一些国家照抄照搬西方模式,结果搞得国家大乱、元气大伤,就算少数一些国家侥幸得以维持,也沦为了西方强国的附庸而难有作为。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后来居上的中国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就其理论内涵来讲有两个本质属性:“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不同,与“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同。

  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贫富差距是西方现代化的动力所在,也是西方现代化的基本属性。但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是14亿多人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国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本质要求的自觉实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亮丽的底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要现代化,精神文明更要现代化。现代化不能仅仅是船坚炮利,仅有物质文明的现代化是野蛮的,甚至是饮鸩止渴的。“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教化万物,给天地以规矩,给社会以意义、以希望。资本需要教化、人的动物本能需要教化,这个“化”正是中华文明的精义所在。现代化在更深层意义上是文明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以征服自然程度衡量现代化程度,不是征服自然的力量有多大,而是天人合一,与自然共生的境界有多高。恩格斯早就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人类“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而是属于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中国式现代化生产生活不能像西方现代化那样浪费资源,所以,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绝不是工业的附庸,农村不是城市的角落,农民不是工业化的工具,所以,我们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等等。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式现代化不靠殖民战争掠夺,而是自己努力发展。当然坚持和平发展不是不准备打仗,更不是不敢打仗。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不受损害的战争是维护和平的战争。别人打上门来了还讲和平,那是投降。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还要有能让别人也和平发展的“力量”,这就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中国“武”字的含义讲的就是以武止戈,“止戈为武”。

  概括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多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将改写世界现代化的人口版图。西方社会用了300多年的时间只让10亿左右的人进入完全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从新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算起不到100年,让14亿多人进入现代化,这将创造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奇迹。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在发展中国家的起点上,通过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走出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社会整体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现代化。文明的核心是价值理念及其主导下的思维与行为模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又与时维新的“和谐”价值理念,特别是由此而展开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身与心和谐等思维与行为模式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抹上了浓浓的文明底色,更为“让世界变得更好”提供了一种新的文明图景。

  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早已不堪重负的地球实现“休养生息”成为了可能。曾几何时,我们忍着心中的痛楚把用船坚炮利摧毁包括中国社会在内的诸多田园生活的行为看作进步,毕竟近四百年来在西方工业文明背景下实现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物质大丰富、经济大繁荣。但是随着现代社会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退化等等现象的日益凸显,工业文明那种把人与自然截然对立,对自然无限征服、吃干榨尽式的掠夺性行为已经日暮途穷,发展的丧钟已然敲响,人类不得不吞咽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人类社会不能不发展,但又不能这样饮鸩止渴的发展,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把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与西方工业文明有机结合、创造性转换,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文明新路。

  人与人的和谐,为人类不同种族、不同国家间和平共处、和平发展提供了文明范式。这些年来西方社会总担心中国强大了会对世界构成威胁,这样的疑虑之所以挥之不去就是源于他们在西方文明范式下认识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确实,想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插上帝国的旗帜并以女王的名义宣布占领,英国工业革命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拓展海外殖民地。但是,不同文明的熏习下是不同的行为模式,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以和处天下,恩泽传四海。与哥伦布大体同期稍早的中国郑和七下西洋,比哥伦布还多三次,可所到之处播撒的是和平的种子,传递的是大国的气度。鉴古可以知今,当年强大的中国都未觊觎过他国,今日复兴的中国又怎么可能威胁世界?更进一步看,随着人类战争技术的进步,在擦枪走火就可能引发大毁灭的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何等弥足珍贵的文明理念。

  心与物、身与心的和谐,为认识人自己实现人生完满幸福提供了价值导引。西方社会以向外部世界的征服开启了文明的征程,结果走得越远越迷惘,斩获越丰越空虚,以至于理性驾驭不了欲望,利害遏制不住贪婪。尤其在现代社会焦虑、抑郁、单向度已成为了久治难愈的“文明病”。诚然,人最大的敌人不是自然界,也不是他人,就是自己。如何反观自我,涵养修身,体悟人生的真谛,发现人生的意义,走出心与物、身与心的二元对立分裂,不再心为物役,给世界也给自己一份祥和,现代社会亟需中华文明的滋养。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展现出一幅21世纪人类文明光辉灿烂图景。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辛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创造

2021-08-30 08:15 来源:广州日报 辛鸣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