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武汉的朱女士因耐不住微信好友持续的推销和电话轰炸,东拼西凑借了15万块钱购买了其推荐的“心灵课程”。但交钱后,对方不仅仅没有及时交付课程,就连之前与她密切联系的微信好友和公司也失去了联系。这时,朱女士才意识到她已上当受骗。(8月21日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据朱女士介绍,前几天她通过朋友介绍购买了一套成长类的书籍并添加了一位微信好友。在疫情期间,这位微信好友突然对她嘘寒问暖,让朱女士参加一些免费的线下活动;之后,便不停地在凌晨打电话轰炸、骚扰,不断打破她的心理防线,最后让她乖乖地掏腰包购买课程。
无独有偶,最近一位行业知名的女投资人魏女士在上心灵课程的过程中意外昏倒,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这在网上众说纷纭,也再一次将这些高价出售的“心灵课程”推向了风口浪尖,此类课程不但不能帮助消费者释放压力,还让消费者搭上了性命,令人唏嘘不已。过度包装的所谓高端“心灵课程”,到底是高质量还是“割韭菜”?
虽说各类培训机构都有不同的培训体系,但它们大抵都拥有类似的营销手段,那便是一层一层地拆解消费者的心理。表面上打着花里胡哨的优惠广告和全心全意为消费者谋好处的幌子,实则不断地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让消费者感到难以为情,最终耐不住强烈的营销攻势,乖乖地自掏腰包,心甘情愿地被“割韭菜”。
如果说朱女士的遭遇只是被微信好友推荐的“心灵课程”骗去了钱财,那么魏女士的死亡则彻底揭开了市面上过度包装的“心灵课程”的“遮羞布”。价值上万的“心灵课程”真的是高质量吗?其实不然,这种以集中培训来激发人内心的伤痛和情感的心灵服务,实际上是在引导消费者走上被催眠和洗脑的道路。这种鼓动学生回忆伤痛和压力的教学方式,虽然打着为学员消除心理压力的旗号,但实际上却是在对学员进行思想灌输、精神PUA。尤其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学员很容易迷失自我、否定自我,甚至让过去的伤痛和压力麻痹自己,最终越来越难以“自主呼吸”,酿成像魏女士这样难以挽回的悲剧。
我们需要认清的是,这种大规模的“心灵课程”往往千篇一律,难以达到专业的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的标准,其背后强大的营销团队是支持此类“心灵课程”胡乱非为的“秘密武器”。与此同时,这些团队还在课程中进行潜移默化地营销和宣传,让学员免费为机构拉新学员,让其亲朋好友也成为该“心灵课程”的“韭菜”。
在面对“心灵课程”的推销时,我们需擦亮双眼,辨识真伪,绝不入坑,及时止损,更不能为虚假宣传的“心灵课程”打call喊口号。此外,监管部门应对心灵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清查,课程内容的设计都要严格审查,强化监管,帮助人们理清真伪,切勿让以假乱真的非专业人员和传销组织逍遥法外。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