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第三次分配的社会价值

2021年08月23日 07:46   来源:北京日报   梁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梁朋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撰文指出,中央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并把它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建设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慈善意识明显增强,以慈善、志愿者行动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分配蓬勃发展,各类慈善公益活动积极踊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2018年我国内地捐赠额占GDP总量比例仅为0.16%,而发达国家该比例通常都在1%以上。我国志愿者服务参与率仅为全国人口的3%,而美国则为44%。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还存在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第三次分配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价值。从各国的经验看,第三次分配不仅弥补了各种正式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缺漏,同时还具备柔性调和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社会公德的功能,扮演着提升文明道德的重要角色。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通过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的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不仅是对初次分配、再分配的有益补充,而且对凝聚社会共识和全体人民的精神力量,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第三次分配发展的趋势看,慈善、公益和志愿者行动也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沙漠治理、养老事业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另外,第三次分配所独具的“温情效应”不仅让受赠方在经济上得到帮助,精神上得到抚慰,使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加,同时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捐助者的高层次需求如感情上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第三次分配不仅体现社会成员更高的精神追求,将奉献与博爱的精神融入细节与过程中,使人们在慈善和公益行为中获得更大更持久的精神满足,同时也将激发出全体人民更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为更加幸福的未来不断努力拼搏。(陆琴 辑)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第三次分配的社会价值

2021-08-23 07:46 来源:北京日报 梁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梁朋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撰文指出,中央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并把它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建设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慈善意识明显增强,以慈善、志愿者行动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分配蓬勃发展,各类慈善公益活动积极踊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2018年我国内地捐赠额占GDP总量比例仅为0.16%,而发达国家该比例通常都在1%以上。我国志愿者服务参与率仅为全国人口的3%,而美国则为44%。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还存在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第三次分配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价值。从各国的经验看,第三次分配不仅弥补了各种正式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缺漏,同时还具备柔性调和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社会公德的功能,扮演着提升文明道德的重要角色。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通过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的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不仅是对初次分配、再分配的有益补充,而且对凝聚社会共识和全体人民的精神力量,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第三次分配发展的趋势看,慈善、公益和志愿者行动也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沙漠治理、养老事业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另外,第三次分配所独具的“温情效应”不仅让受赠方在经济上得到帮助,精神上得到抚慰,使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加,同时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捐助者的高层次需求如感情上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第三次分配不仅体现社会成员更高的精神追求,将奉献与博爱的精神融入细节与过程中,使人们在慈善和公益行为中获得更大更持久的精神满足,同时也将激发出全体人民更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为更加幸福的未来不断努力拼搏。(陆琴 辑)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