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抢注冠军姓名为商标,不应得逞

2021年08月18日 07:32   来源:工人日报   胡建兵

  据8月16日中新社报道,近日,东京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台跳水冠军全红婵的姓名被抢注商标,涉及食品、服装鞋帽、日化用品等,目前商标状态均为“申请中”。

  全红婵年纪虽小,但其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令人叹服,也因此引起了诸多关注。目前,全红婵的老家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天有大量网红到她家蹭流量,给她的家人带来诸多不便。

  比去冠军家里蹭流量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一些商家已经开始运作注册“全红婵”商标,试图用冠军的热度为自己的商业版图背书。此外,网友们给全红婵的爱称“杏哥”,也已被某公司进行了商标注册申请。不得不说,这种做法是十分不道德、没底线的,也涉嫌违反有关商标注册的法律法规。

  商标一直是商家用以吸引消费者和积累商誉的利器之一。但现实中,一些商家为了“搭便车”,将明星、电影角色名称等注册为商标。“某丹”“某07”“某利波特”……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成了“有心人”的抢注对象。现在,有商家盯上了奥运冠军,想利用他们在民众中的广泛影响力追求经济效益,这不仅是对冠军本人的骚扰和伤害,也是在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政治、文化等领域公众人物姓名不能当商标。同时,依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前述规定也明确了,商标标志或其构成要素可能对我国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其他不良影响”。也就是说,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领域公众人物姓名等申请注册为商标是不被允许的。

  名人一直是大众目光的焦点,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利用名人效应将消费者的目光集中到商品上的做法比较普遍。但未经当事人允许,将其姓名和肖像作为商标使用或注册显然有侵权嫌疑。试想,如果一个奥运冠军的名字可以被随便注册为商标,那么其他奥运冠军呢?如果所有商家都这么“搭便车”,势必扰乱正常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秩序。

  目前,这些企业和个人注册的“全红婵”等商标还处在申报过程中,有关部门应依法驳回申请,以实际行动告诫某些企业和个人,法律法规、公序良俗,不容被“碰瓷”,蹭奥运冠军热度、发“奥运财”更不应得逞。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抢注冠军姓名为商标,不应得逞

2021-08-18 07:32 来源:工人日报 胡建兵

  据8月16日中新社报道,近日,东京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台跳水冠军全红婵的姓名被抢注商标,涉及食品、服装鞋帽、日化用品等,目前商标状态均为“申请中”。

  全红婵年纪虽小,但其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令人叹服,也因此引起了诸多关注。目前,全红婵的老家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天有大量网红到她家蹭流量,给她的家人带来诸多不便。

  比去冠军家里蹭流量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一些商家已经开始运作注册“全红婵”商标,试图用冠军的热度为自己的商业版图背书。此外,网友们给全红婵的爱称“杏哥”,也已被某公司进行了商标注册申请。不得不说,这种做法是十分不道德、没底线的,也涉嫌违反有关商标注册的法律法规。

  商标一直是商家用以吸引消费者和积累商誉的利器之一。但现实中,一些商家为了“搭便车”,将明星、电影角色名称等注册为商标。“某丹”“某07”“某利波特”……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成了“有心人”的抢注对象。现在,有商家盯上了奥运冠军,想利用他们在民众中的广泛影响力追求经济效益,这不仅是对冠军本人的骚扰和伤害,也是在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政治、文化等领域公众人物姓名不能当商标。同时,依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前述规定也明确了,商标标志或其构成要素可能对我国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其他不良影响”。也就是说,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领域公众人物姓名等申请注册为商标是不被允许的。

  名人一直是大众目光的焦点,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利用名人效应将消费者的目光集中到商品上的做法比较普遍。但未经当事人允许,将其姓名和肖像作为商标使用或注册显然有侵权嫌疑。试想,如果一个奥运冠军的名字可以被随便注册为商标,那么其他奥运冠军呢?如果所有商家都这么“搭便车”,势必扰乱正常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秩序。

  目前,这些企业和个人注册的“全红婵”等商标还处在申报过程中,有关部门应依法驳回申请,以实际行动告诫某些企业和个人,法律法规、公序良俗,不容被“碰瓷”,蹭奥运冠军热度、发“奥运财”更不应得逞。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