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生:和得邻里好 犹如拾片宝

2021年08月17日 06:4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刘云生

  古人都教诲儿孙坚守一个共同原则:和谐相处,守望相助。

  人类属于群居动物,邻居是人类文明的伴生物。小到日常生活的互助互惠,大到社会危机爆发时的社会动员,邻里关系永远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还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

  正是基于这种理性认知,古人都教诲儿孙坚守一个共同原则:和谐相处,守望相助。纵观历代和邻的家训族规,实际上将和邻的境界区分为三个层级,层级越高,风险越小。

  第一个层级,缘分相系。把邻里关系视为一种难得的缘分,倍加珍惜。浙江仙居断桥林氏家训中有一段话说得很通透:只要群居,你就得选择邻居,寻求一个互利共生的良好环境。邻里关系好了,就能实现有无相通、守望相助,就可以达到群居和谐、安乐无忧的境界。这是把邻里关系视为一种必然的集聚。明代的王士晋则把邻里关系看作一种偶然的邂逅:邻里关系事关高大上的情谊道义,但表现出来的往往就是生活日常,鸡零狗碎,鸡毛蒜皮。如果精于算计,睚眦必报,邻里相处的结果只有一个:一地鸡毛,两般仇恨。但如果静心想想,宇宙茫茫无边无涯,偏偏就能比屋而居,那是多少年才修得的缘分。无论是必然的集居,还是偶然的邂逅,古人传导的和邻最高境界就两个字:惜缘。这是一种为人的积极态度,也是一种处世的高尚智慧。

  第二个层级,利益相连。邻里不仅是空间上的利益关联人,还是物质利益、精神利益的互动者。所以《增广贤文》说:“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又说“和得邻里好,犹如拾片宝。”但世上偏偏有一类人,认为族亲再远,也血浓于水,是一家人;邻家虽近,毕竟是他族外姓,没必要成天装笑脸、赔小心。曾国藩严厉批评这种“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的狭隘偏私做派,教导弟侄辈:礼敬远亲没错,但决不能因此怠慢四邻。曾国藩为什么会如此在意邻里关系?因为利益关联。到了人生的每一个重要关头或紧急时刻,邻居,也只有邻居才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救护人。到了那时候,邻居是援手相救、还是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都取决于你的人品和人缘。

  第三个层级,利害相关。所谓利害主要是指两方面:一是得罪邻居会有不测之祸;二是邻里相互救助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否则就得承担连带责任。宋代袁寀制定的《袁氏世范》,成为袁家千年来的治家法宝。他通过一个真实案例训导儿孙一定要讲恩义,恤邻里。某人做官后残虐邻里,后来被仇家纵火,火势蔓延开来。邻居们火速赶到现场,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救火?根据邻里互助的道义,救火是必须;根据法律,坐视不理要承担刑事责任。紧急时刻,邻居们紧急商议:如果救火,落不了人情不说,这官员还会诬告邻居们趁火打劫,盗取财物,官司一打,无论如何都会伤筋动骨;如果不救火,按照法律,最多挨一百板子。最后民主表决:拼着挨板子,让他烧个干净。

  《增广贤文》有句名言:“奸不通父母,贼不通地邻。”再奸诈的人也不会通过父母来行奸诈之计,因为父母是这世界上对你最好的人;再笨的小偷也不会串通邻居来偷你家的东西,因为今天偷完你家,明天自然轮到他家。邻里之间,只有相互守望,尽心帮扶,一方人情才能怡然和顺,社会关系也才能趋于和谐。

  由此而论,古人将和邻的境界层级与风险等级关联,既是对世情的通透观照,也是对人性的精准提炼。

  (作者系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不动产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刘云生:和得邻里好 犹如拾片宝

2021-08-17 06:4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刘云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