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至8月初,媒体记者暗访发现,在利益驱使之下,一些人员违规在百度贴吧、腾讯QQ、知乎、豆瓣等平台发布“代检”推广信息,代检一次费用少则一两千元,多则上万元,宣称业务涵盖普通入职体检、健康证体检、事业单位公务员体检等。(北京青年报8月16日)
入职体检是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录用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通过体检,用人单位可以了解到应聘者的健康状况,以决定是否录用或安排适当工作岗位,因为有些特殊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着特殊的要求。而通过“代检”获得“合格”上岗后,不仅会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而且会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如果应聘者患有从业禁忌的某些传染病,通过“代检”后上岗工作,还会给公共卫生安全埋下风险隐患。
所以,对“代检”现象,用人单位及相关的职能部门不能视而不见,而要联起手来,以法律的、经济的手段清除“代检”乱象,绝不能让“代检”埋下安全生产的隐患。
首先,当事人要强化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在应聘时如实填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体检时自己亲自到场,自觉规避“代检”行为。要知道,靠“代检”进入职场,一旦被发现,用人单位会以欺诈为由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当事人也会为自己的不诚信付出代价。
其次,作为用人单位,要破除以往或明或暗的就业歧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应聘人员的体检项目。在体检时,则要安排专人到现场对参加体检人员进行身份与信息核验,并与负责体检的医疗机构签订防范“代检”协议,确保参加体检人员与拟聘用人员一致。
再次,负责体检的医疗机构要严格体检人员身份的核查与把关,确保每个体检者的信息真实有效。尤其是体检项目涉及的有关科室,不能“见表即检”,而要对体检者的身份进行再核查,防止体检者“中途调包”,从而不给“代检”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此外,有关的执法部门要采用技术手段,针对体检“代检”者网上发布广告的特点,将监管触角延伸到线上,通过代检广告顺藤摸瓜,揪出幕后“代检”者,依法予以严惩,提高其违法成本,从而消除浑水摸鱼“代检”现象的生存空间。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