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滥用生长激素,如此“鸡娃”不可取

2021年08月11日 11:03   来源:钱江晚报   胡欣红

  在这届家长眼里,孩子的成绩可以“鸡”,视力身高也可以“鸡”。常规的运动加食补已经无法满足“追高”心切的家长了,为了让孩子长高,一些家长为孩子注射用于治疗矮小症的生长激素,睡前在孩子腹部打一针,一年花费十多万元的并不少见。有媒体曾报道,一位杭州家长甚至不惜花近5万元给女儿报了“增高班”。

  可怜天下父母心。科学合理“助长”无可厚非,但陷入身高焦虑之中“拔苗助长”,那就很值得商榷了。

  仅以打生长激素为例,就存在被滥用的嫌疑。生长激素原本是一种用于治病的处方药,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特纳综合征等是目前已批准的可以用生长激素的疾病,且有时间窗口。事实上,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来“拔苗助长”,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业内人士介绍,在注射生长激素后,有些孩子会出现甲状腺功能暂时性减低的情况,并有疲劳、乏力、虚胖等症状,有些孩子会出现血糖高的问题,有些孩子会出现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现象。

  据报道,有一位家长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之初,效果不错,可到了第三个月孩子被查出假性发育,需同时注射抑制针控制发育。之后孩子的身高增长显著下降,停针后想通过增强运动、调节饮食,也没能“追高”。

  注射生长激素之所以呈泛滥之势,除了部分家长神化了生长激素作用之外,也与个别医疗机构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多开生长激素密切相关。因此,家长必须正确对待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在专科大夫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疗效,而不能迷信生长激素。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睡眠时间长期不足和不参加体育户外运动会严重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也会影响骨骺,使之得不到良性刺激。长期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运动,会造成孩子肥胖,从而引发性早熟、代谢性疾病和神经调节系统的紊乱,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令人遗憾的是,在巨大的学业压力下,不少孩子的睡眠时间和体育运动严重欠缺,一些学霸赢了学习却输了身高,令人惋惜。反过来说,如果拥有高大健康的体魄,也可以承受更大的学业压力。

  充足的睡眠时间、良好的体育运动、科学合理的食物营养,才是孩子自然长高的秘诀。不惜花费重金盲目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真的是在帮助孩子吗?为人父母者,或许需要冷静下来好好反思。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滥用生长激素,如此“鸡娃”不可取

2021-08-11 11:03 来源:钱江晚报 胡欣红

  在这届家长眼里,孩子的成绩可以“鸡”,视力身高也可以“鸡”。常规的运动加食补已经无法满足“追高”心切的家长了,为了让孩子长高,一些家长为孩子注射用于治疗矮小症的生长激素,睡前在孩子腹部打一针,一年花费十多万元的并不少见。有媒体曾报道,一位杭州家长甚至不惜花近5万元给女儿报了“增高班”。

  可怜天下父母心。科学合理“助长”无可厚非,但陷入身高焦虑之中“拔苗助长”,那就很值得商榷了。

  仅以打生长激素为例,就存在被滥用的嫌疑。生长激素原本是一种用于治病的处方药,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特纳综合征等是目前已批准的可以用生长激素的疾病,且有时间窗口。事实上,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来“拔苗助长”,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业内人士介绍,在注射生长激素后,有些孩子会出现甲状腺功能暂时性减低的情况,并有疲劳、乏力、虚胖等症状,有些孩子会出现血糖高的问题,有些孩子会出现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现象。

  据报道,有一位家长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之初,效果不错,可到了第三个月孩子被查出假性发育,需同时注射抑制针控制发育。之后孩子的身高增长显著下降,停针后想通过增强运动、调节饮食,也没能“追高”。

  注射生长激素之所以呈泛滥之势,除了部分家长神化了生长激素作用之外,也与个别医疗机构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多开生长激素密切相关。因此,家长必须正确对待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在专科大夫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疗效,而不能迷信生长激素。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睡眠时间长期不足和不参加体育户外运动会严重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也会影响骨骺,使之得不到良性刺激。长期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运动,会造成孩子肥胖,从而引发性早熟、代谢性疾病和神经调节系统的紊乱,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令人遗憾的是,在巨大的学业压力下,不少孩子的睡眠时间和体育运动严重欠缺,一些学霸赢了学习却输了身高,令人惋惜。反过来说,如果拥有高大健康的体魄,也可以承受更大的学业压力。

  充足的睡眠时间、良好的体育运动、科学合理的食物营养,才是孩子自然长高的秘诀。不惜花费重金盲目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真的是在帮助孩子吗?为人父母者,或许需要冷静下来好好反思。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