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期待“房住不炒”更精准有力落实

2021年08月10日 07:11   来源:南方日报   扶 青

  又一座城市发布了楼市新政。8月9日,广东惠州住建局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惠阳区暂停向区域内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出售新建商品住房等措施。

  草灰蛇线,伏脉千里。惠州这波楼市新政,属于“落地的靴子”,早就在市场的意料之中。回想今年7月份,住建部门表示将进一步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并明确对调控工作不力、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坚决予以问责之后,惠州便和银川、徐州、金华、泉州成了第一批被约谈的城市,并被纳入房地产市场监测重点城市名单。截至目前,名单里的多个城市采取果断措施,实施供需双向调节,有效改变了此前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这充分证明了约谈的效力,无疑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从更大视角来看,7月份以来,全国已经有14城发布楼市调控新政。这背后透露了调控逻辑的变化,即更加“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今年以来,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相关部门密集发声,都一再重申了“房住不炒”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等主基调。从这里的种种信号来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仍然是硬任务,各地楼市调控只会继续从严,不会出现基调转向问题。

  各地实施的新政内容也无疑更加聚焦和精准。比如,对过去疏于监管的二手房市场进行加码升级或对政策打补丁,目前全国已有8个城市提出推行二手住房参考价制度。此外,整顿规范中介经营、限购、限售、打击炒作学区房等也成为调控重要内容,还有不少城市收紧金融政策,严查消费贷、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这些政策的共同特点是因城施策、精准施策。实践证明,因城施策是房地产市场最具针对性、最符合市场实际的措施,通过明确城市主体责任倒逼城市精细化治理,无疑是有效的路径之一。

  要落实“房住不炒”,租房市场也是需要重视的课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流动人口规模扩大,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等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比较突出。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仅有利于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等问题,而且也是促进楼市回归理性、不断完善长效调控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而言之,期待“房住不炒”能得到更精准有力的落实,更好满足人们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需要。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期待“房住不炒”更精准有力落实

2021-08-10 07:11 来源:南方日报 扶 青

  又一座城市发布了楼市新政。8月9日,广东惠州住建局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惠阳区暂停向区域内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出售新建商品住房等措施。

  草灰蛇线,伏脉千里。惠州这波楼市新政,属于“落地的靴子”,早就在市场的意料之中。回想今年7月份,住建部门表示将进一步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并明确对调控工作不力、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坚决予以问责之后,惠州便和银川、徐州、金华、泉州成了第一批被约谈的城市,并被纳入房地产市场监测重点城市名单。截至目前,名单里的多个城市采取果断措施,实施供需双向调节,有效改变了此前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这充分证明了约谈的效力,无疑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从更大视角来看,7月份以来,全国已经有14城发布楼市调控新政。这背后透露了调控逻辑的变化,即更加“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今年以来,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相关部门密集发声,都一再重申了“房住不炒”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等主基调。从这里的种种信号来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仍然是硬任务,各地楼市调控只会继续从严,不会出现基调转向问题。

  各地实施的新政内容也无疑更加聚焦和精准。比如,对过去疏于监管的二手房市场进行加码升级或对政策打补丁,目前全国已有8个城市提出推行二手住房参考价制度。此外,整顿规范中介经营、限购、限售、打击炒作学区房等也成为调控重要内容,还有不少城市收紧金融政策,严查消费贷、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这些政策的共同特点是因城施策、精准施策。实践证明,因城施策是房地产市场最具针对性、最符合市场实际的措施,通过明确城市主体责任倒逼城市精细化治理,无疑是有效的路径之一。

  要落实“房住不炒”,租房市场也是需要重视的课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流动人口规模扩大,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等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比较突出。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仅有利于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等问题,而且也是促进楼市回归理性、不断完善长效调控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而言之,期待“房住不炒”能得到更精准有力的落实,更好满足人们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需要。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