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感谢奥运,让我们看到参差多态的美

2021年08月06日 10:22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

  光明网评论员:奥运会,除了有速度与激情,也有对美的重新定义与再度认识。

  29:0击败日本,以小分优势晋级八强,中国女子橄榄球队在东京拿到了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第7名。成绩之外,媒体关注到了这群壮硕、黝黑的姑娘:为了比赛需要,进国家队一年平均增重5公斤。与传统白瘦幼审美截然不同,她们自信阳光,特立独行的美说服了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

  不仅于此,在本届奥运会上,胖胖的巩立姣呈现了执着之美与力量之美,飒爽的孙一文有敢想敢做的决绝之美,大身材小可爱的李雯雯有着反差之萌……这些奥运女将们为我们展示的并不仅仅是男性视角下可爱可娶可亲近,而是独立于性别意义之上的,干劲十足、朝气蓬勃的力量之美、生命之美。

  运动是美的。自古以来,人们就以力量为美,而运动是产生力量的途径和方法。在远古,力量意味着更大的生存几率,意味着生产生活更多扩展的可能,这种美是价值之美,这种美也正是奥林匹克的价值所在以及奥林匹克之所以在全世界铺展开来的根本原因:因为人们爱美。

  而随着现代的传播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人得以在银幕前近距离感受这种美,就像有网友所表达,“有瑕疵的皮肤,健实有力的身躯,不屈不柔的眼神”却“狠狠修正了我的审美”,“那是经历过难以想象的艰苦折磨,肉体与灵魂淬炼精进”,而这才是美啊!

  这正是日常接受主流审美规训的普通女性的顿悟,也正是人们对主流审美规训的一次反思与反省。

  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对美的认知和认识始终在发生着变化,审美观念也随着对美的认知和认识的加深而变得深刻,从而也愈加贴近美的价值。外在的、外表的形式美,在人们定义“美”的权重中逐步退缩,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因年龄的增长而从自身的变化中认识到了美的内涵,更是因为人们从生活经历中发现了美的价值与美的外表之间并不总是发生关联。只有抽象的美的价值,才更恒久,更可传承。“情人眼里出西施”,讲出了美的外表与内涵之间的关联,正因如此,几乎没有什么人去纠结西施究竟是何样貌,而只记住了她的美,也正因如此,“西施”才具备了永恒之美。西施之美,超脱了样貌之美,更是爱情之美、爱情的价值之美。

  奥运会展现的就是力量之美、运动之美,这不也正是人性之美和人格之美的内涵所在么?奥运即将结束,一次“审美大冒险”之后,我们可能又将回到节食、美白、去皱的日常规训中去。但感谢奥运,让我们看到参差多态的美,这赐予普通女性的一些挣脱藩篱的力量;感谢一届又一届的奥运提醒着我们关注美的内涵与价值,关注在日常之外还有多元的美同样动人且历久弥新。

  这一次又一次的审美重启,最终告诉我们,人并非为美而存在,乃是美因为人而存在。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感谢奥运,让我们看到参差多态的美

2021-08-06 10:22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

  光明网评论员:奥运会,除了有速度与激情,也有对美的重新定义与再度认识。

  29:0击败日本,以小分优势晋级八强,中国女子橄榄球队在东京拿到了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第7名。成绩之外,媒体关注到了这群壮硕、黝黑的姑娘:为了比赛需要,进国家队一年平均增重5公斤。与传统白瘦幼审美截然不同,她们自信阳光,特立独行的美说服了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

  不仅于此,在本届奥运会上,胖胖的巩立姣呈现了执着之美与力量之美,飒爽的孙一文有敢想敢做的决绝之美,大身材小可爱的李雯雯有着反差之萌……这些奥运女将们为我们展示的并不仅仅是男性视角下可爱可娶可亲近,而是独立于性别意义之上的,干劲十足、朝气蓬勃的力量之美、生命之美。

  运动是美的。自古以来,人们就以力量为美,而运动是产生力量的途径和方法。在远古,力量意味着更大的生存几率,意味着生产生活更多扩展的可能,这种美是价值之美,这种美也正是奥林匹克的价值所在以及奥林匹克之所以在全世界铺展开来的根本原因:因为人们爱美。

  而随着现代的传播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人得以在银幕前近距离感受这种美,就像有网友所表达,“有瑕疵的皮肤,健实有力的身躯,不屈不柔的眼神”却“狠狠修正了我的审美”,“那是经历过难以想象的艰苦折磨,肉体与灵魂淬炼精进”,而这才是美啊!

  这正是日常接受主流审美规训的普通女性的顿悟,也正是人们对主流审美规训的一次反思与反省。

  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对美的认知和认识始终在发生着变化,审美观念也随着对美的认知和认识的加深而变得深刻,从而也愈加贴近美的价值。外在的、外表的形式美,在人们定义“美”的权重中逐步退缩,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因年龄的增长而从自身的变化中认识到了美的内涵,更是因为人们从生活经历中发现了美的价值与美的外表之间并不总是发生关联。只有抽象的美的价值,才更恒久,更可传承。“情人眼里出西施”,讲出了美的外表与内涵之间的关联,正因如此,几乎没有什么人去纠结西施究竟是何样貌,而只记住了她的美,也正因如此,“西施”才具备了永恒之美。西施之美,超脱了样貌之美,更是爱情之美、爱情的价值之美。

  奥运会展现的就是力量之美、运动之美,这不也正是人性之美和人格之美的内涵所在么?奥运即将结束,一次“审美大冒险”之后,我们可能又将回到节食、美白、去皱的日常规训中去。但感谢奥运,让我们看到参差多态的美,这赐予普通女性的一些挣脱藩篱的力量;感谢一届又一届的奥运提醒着我们关注美的内涵与价值,关注在日常之外还有多元的美同样动人且历久弥新。

  这一次又一次的审美重启,最终告诉我们,人并非为美而存在,乃是美因为人而存在。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