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奈雪的茶致歉,网红餐饮为何屡现卫生问题?

2021年08月04日 07:01   来源:红网   王瑞琪

  近日,有记者通过随机应聘,“卧底”网红奶茶店“奈雪的茶”,发现其多家分店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等问题。记者马上报告同组值班店员,但得到“没事,不用管它”的答复。“水吧和面包房有蟑螂”在许多店员看来十分“正常”。入职第二天,一些店员告诉记者,虽然店里要求很高,但“忙起来就顾不上那么多了”。(8月3日《南方都市报》)

  今天(8月3日)凌晨5时许,奈雪的茶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8月2日,媒体报道了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店出现“地面有蟑螂”“用发黑芒果”“生产标签标识错误”等问题,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展开连夜彻查、整改。

  奈雪的茶并非个案。前不久,蜜雪冰城就因篡改食材日期,违规使用隔夜冰激凌、奶浆、奶茶等食材而被责令整改;喜茶也被多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今年6月,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管局公布的专项抽检结果显示,喜茶在微生物、糖类方面存在风险。2019年曾因孕妇喝出绿头苍蝇而被整改通报。网红餐饮品牌究竟为何屡现卫生问题?

  首先,网红餐饮品牌更偏重“网红经济”的成长模式,使其将大量资源投向推广与营销,忽视了食品质量的重要性。“网红经济”是以网络红人为形象代表,依托其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的经济模式。“包装、传播、变现”是网红经济的三个重要环节。当前很多品牌将此种模式引入餐饮行业,以餐饮品牌替代网络红人进行IP打造,为其品牌打造卡通形象、专属歌曲等,为其传播建立社群、吸引流量,最后实现品牌变现能力。最终,网红餐饮品牌成了以网红经济为核心的快消品,突出了其“网红”特性,忽视了其“餐饮”本质,自然无法将食品质量及食品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

  其次,店面版图扩张迅速,管理上的短板逐渐暴露。对于连锁餐饮企业来说,“食品安全问题本质上都是管理问题”。各个网红餐饮品牌初期为了追求快速发展而降低加盟门槛,即使后续加盟标准有所提高,但由于加盟规模过于庞大,对已经加盟的商家也疏于管控。同时部分网红品牌,虽然没有开放加盟渠道,但为了尽可能占领市场,疯狂开店,管理压力大。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曾从杨国福麻辣烫河北加盟商了解到,“公司虽然会派人到门店巡视,但1-2个月才来一次,即使发现问题,也就是出个报告。”对于加盟商的无力管控终会使得网红餐饮品牌深陷食品安全问题的负面新闻。

  最后,网红餐饮品牌成功驯化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使得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网红餐饮品牌与时尚和潮流挂钩,它聪明地成为了我们品味消费的一部分,并充当了社交货币,侵占了我们的社交生活;当网红餐饮品牌与外卖产业联通,它借助外卖进入千家万户,通过外卖的生活方式成为我们的餐饮习惯。每当出现问题,我们嘴上说着坚决抵制,身体却很诚实地坚决下单。不得不承认,我们无法拒绝它们,而这也成为了品牌商们“知错不改”的底气。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餐饮品牌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放在最核心的产品质量把关上,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积极回应并整改消费者反映的相关问题。不忘餐饮初心,守好安全底线,网红餐饮品牌才能化危为机,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奈雪的茶致歉,网红餐饮为何屡现卫生问题?

2021-08-04 07:01 来源:红网 王瑞琪

  近日,有记者通过随机应聘,“卧底”网红奶茶店“奈雪的茶”,发现其多家分店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等问题。记者马上报告同组值班店员,但得到“没事,不用管它”的答复。“水吧和面包房有蟑螂”在许多店员看来十分“正常”。入职第二天,一些店员告诉记者,虽然店里要求很高,但“忙起来就顾不上那么多了”。(8月3日《南方都市报》)

  今天(8月3日)凌晨5时许,奈雪的茶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8月2日,媒体报道了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店出现“地面有蟑螂”“用发黑芒果”“生产标签标识错误”等问题,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展开连夜彻查、整改。

  奈雪的茶并非个案。前不久,蜜雪冰城就因篡改食材日期,违规使用隔夜冰激凌、奶浆、奶茶等食材而被责令整改;喜茶也被多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今年6月,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管局公布的专项抽检结果显示,喜茶在微生物、糖类方面存在风险。2019年曾因孕妇喝出绿头苍蝇而被整改通报。网红餐饮品牌究竟为何屡现卫生问题?

  首先,网红餐饮品牌更偏重“网红经济”的成长模式,使其将大量资源投向推广与营销,忽视了食品质量的重要性。“网红经济”是以网络红人为形象代表,依托其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的经济模式。“包装、传播、变现”是网红经济的三个重要环节。当前很多品牌将此种模式引入餐饮行业,以餐饮品牌替代网络红人进行IP打造,为其品牌打造卡通形象、专属歌曲等,为其传播建立社群、吸引流量,最后实现品牌变现能力。最终,网红餐饮品牌成了以网红经济为核心的快消品,突出了其“网红”特性,忽视了其“餐饮”本质,自然无法将食品质量及食品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

  其次,店面版图扩张迅速,管理上的短板逐渐暴露。对于连锁餐饮企业来说,“食品安全问题本质上都是管理问题”。各个网红餐饮品牌初期为了追求快速发展而降低加盟门槛,即使后续加盟标准有所提高,但由于加盟规模过于庞大,对已经加盟的商家也疏于管控。同时部分网红品牌,虽然没有开放加盟渠道,但为了尽可能占领市场,疯狂开店,管理压力大。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曾从杨国福麻辣烫河北加盟商了解到,“公司虽然会派人到门店巡视,但1-2个月才来一次,即使发现问题,也就是出个报告。”对于加盟商的无力管控终会使得网红餐饮品牌深陷食品安全问题的负面新闻。

  最后,网红餐饮品牌成功驯化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使得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网红餐饮品牌与时尚和潮流挂钩,它聪明地成为了我们品味消费的一部分,并充当了社交货币,侵占了我们的社交生活;当网红餐饮品牌与外卖产业联通,它借助外卖进入千家万户,通过外卖的生活方式成为我们的餐饮习惯。每当出现问题,我们嘴上说着坚决抵制,身体却很诚实地坚决下单。不得不承认,我们无法拒绝它们,而这也成为了品牌商们“知错不改”的底气。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餐饮品牌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放在最核心的产品质量把关上,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积极回应并整改消费者反映的相关问题。不忘餐饮初心,守好安全底线,网红餐饮品牌才能化危为机,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