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面对野性消费,鸿星尔克应把“流量”变“留量”

2021年07月27日 07:13   来源:红网   吴睿鸫

  7月23日,江苏南京鸿星尔克捐款5000万元物资支援河南,因低调捐款被网友“心疼”,网友们开始纷纷喊话:要野性消费。而一男子在鸿星尔克店内购买了500元的产品,在结账时男子扫二维码付款1000元转身就跑,离开后店员才反应过来。现在店员全网寻找这一男子,网友调侃到:鸿星尔克新版霸王餐。(7月25日 《北京晚报》)

  自河南省很多城市遇到特大暴雨的灾害后,许多企业、明星纷纷慷慨解囊,为灾区捐款捐物,表达一份爱心。尽管捐款的企业有很多,可引起人们关注的,并一夜之间受到了万千网友“宠爱”的,非鸿星尔克莫属了。

  鸿星尔克,原本是一个快被人遗忘的老字号品牌。自7月21日,鸿星尔克在微博宣布,公司已经通过郑州慈善总会、壹基金紧急捐赠了5000万元的物资,驰援河南灾区。这看似是一张极其普通的通告,却引爆了网络,野性消费随之横空出世,甚至在微信群里疯狂传播“今儿必须让鸿星尔克厂子的缝纫机被踩冒烟”的段子。

  鸿星尔克所引发的野性消费,源于该企业手头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亏损状态。据相关披露出来的财报,2020年鸿星尔克的营收净利润是负的2.2亿元,2021年一季度亏损6000多万。然而面对河南遭受特大洪水灾难,当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况时,鸿星尔克毫不犹豫地捐出数千万元巨款,既体现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也彰显出企业的责任担当。正如鸿星尔克董事长吴荣光所言:“企业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强盛了,企业才会强盛。”

  因此,当网友们发现,原来一家快要倒闭、市值几亿元的企业,竟然捐出了和市值上千亿、营收几百亿的公司同样的善款时,众多网友深受感动,将其顶上了热搜,从而也就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野性消费。据数据显示,7月22日晚间至7月23日,短短一天的时间里,鸿星尔克的4个直播间总销售额攀升至约2.06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营业额28.43亿元的7.2%。

  当然,面对野性消费,鸿星尔克应当明白,从某种程度上讲,网友们消费的并非是企业产品,而是一种情绪表达,是一种价值认同。野性消费的出现,一种层面上的确是公众用来表达对鸿星尔克的支持,以及对该品牌的好感;但另一种层面上更多是借此表达爱国之情,以及对国产品牌的支持。然而这种爱屋及乌式的注意力经济,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稍纵即逝。

  因此,鸿星尔克作为已有二十一载历史的运动品牌企业,亟须思考如何将“流量”变成“留量”,让流量长流。也就是说,企业不仅要把流量吸引过来,更要固化下来。这就要求,企业要用心打造优质产品,抓死流量,减少蒸发量,将“野性消费”转化为长远的理性消费。唯有如此,企业才能行稳致远,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面对野性消费,鸿星尔克应把“流量”变“留量”

2021-07-27 07:13 来源:红网 吴睿鸫

  7月23日,江苏南京鸿星尔克捐款5000万元物资支援河南,因低调捐款被网友“心疼”,网友们开始纷纷喊话:要野性消费。而一男子在鸿星尔克店内购买了500元的产品,在结账时男子扫二维码付款1000元转身就跑,离开后店员才反应过来。现在店员全网寻找这一男子,网友调侃到:鸿星尔克新版霸王餐。(7月25日 《北京晚报》)

  自河南省很多城市遇到特大暴雨的灾害后,许多企业、明星纷纷慷慨解囊,为灾区捐款捐物,表达一份爱心。尽管捐款的企业有很多,可引起人们关注的,并一夜之间受到了万千网友“宠爱”的,非鸿星尔克莫属了。

  鸿星尔克,原本是一个快被人遗忘的老字号品牌。自7月21日,鸿星尔克在微博宣布,公司已经通过郑州慈善总会、壹基金紧急捐赠了5000万元的物资,驰援河南灾区。这看似是一张极其普通的通告,却引爆了网络,野性消费随之横空出世,甚至在微信群里疯狂传播“今儿必须让鸿星尔克厂子的缝纫机被踩冒烟”的段子。

  鸿星尔克所引发的野性消费,源于该企业手头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亏损状态。据相关披露出来的财报,2020年鸿星尔克的营收净利润是负的2.2亿元,2021年一季度亏损6000多万。然而面对河南遭受特大洪水灾难,当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况时,鸿星尔克毫不犹豫地捐出数千万元巨款,既体现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也彰显出企业的责任担当。正如鸿星尔克董事长吴荣光所言:“企业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强盛了,企业才会强盛。”

  因此,当网友们发现,原来一家快要倒闭、市值几亿元的企业,竟然捐出了和市值上千亿、营收几百亿的公司同样的善款时,众多网友深受感动,将其顶上了热搜,从而也就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野性消费。据数据显示,7月22日晚间至7月23日,短短一天的时间里,鸿星尔克的4个直播间总销售额攀升至约2.06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营业额28.43亿元的7.2%。

  当然,面对野性消费,鸿星尔克应当明白,从某种程度上讲,网友们消费的并非是企业产品,而是一种情绪表达,是一种价值认同。野性消费的出现,一种层面上的确是公众用来表达对鸿星尔克的支持,以及对该品牌的好感;但另一种层面上更多是借此表达爱国之情,以及对国产品牌的支持。然而这种爱屋及乌式的注意力经济,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稍纵即逝。

  因此,鸿星尔克作为已有二十一载历史的运动品牌企业,亟须思考如何将“流量”变成“留量”,让流量长流。也就是说,企业不仅要把流量吸引过来,更要固化下来。这就要求,企业要用心打造优质产品,抓死流量,减少蒸发量,将“野性消费”转化为长远的理性消费。唯有如此,企业才能行稳致远,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