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奥运背包见证中国制造风采

2021年07月27日 06:58   来源:广州日报   夏振彬

  前两天,一张图在朋友圈里刷屏。照片拍摄于日本东京,图中一位外国记者背着一款黑色背包——那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媒体包!

  “13年了还没坏”“质量太好了”“你的背包,背到现在还没烂”……一个经久不“衰”的背包,引来网友阵阵惊叹。而这,正是奥运赛场上中国风采的一个缩影。

  体育盛会是竞技的赛场,也是交流、展示的舞台。在东京奥运会赛场,随处可见中国元素、中国风采。就以运动器械、运动装备来说,红双喜、瑞豹自行车、安踏、李宁、张孔杠铃、天速地胶……中国制造已然成为赛场上另一道让国人骄傲的风景线。比如瑞豹自行车代表我国自主运动自行车品牌,首次登上奥运会公路大组赛赛场,此次“征战”三大项目,进一步打破了欧美品牌在高端运动自行车制造领域的垄断;此次奥运,红双喜为乒乓球、羽毛球两大项目提供赛事器材,韩国、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用上了全红双喜配置的底板和海绵。

  近年来,奥运流行“中国风”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仅仅在2000年之前,其“画风”还迥然不同。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来自中国品牌的乒乓球实现了我国体育器材史上“零的突破”。在那之前,从运动器材到服装,奥运会上全是外国产品——虽然其中也有“中国元素”,但也只是代加工而已。如业内人士所言,对于各大体育品牌来说,竞逐奥运指定用品的激烈程度不亚于赛场上的角逐。从这个角度说,奥运会是运动员的赛场,也是各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技场。这些年,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在奥运赛场上越来越有“存在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背后是自主创新,是品牌意识,是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透过奥运会这面镜子,我们看到中国企业成长的步伐,可以看到中国品牌崛起的印记。接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创造”必将在更多“赛场”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踏着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中国故事也将在世界舞台上散发更加迷人的风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奥运背包见证中国制造风采

2021-07-27 06:58 来源:广州日报 夏振彬

  前两天,一张图在朋友圈里刷屏。照片拍摄于日本东京,图中一位外国记者背着一款黑色背包——那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媒体包!

  “13年了还没坏”“质量太好了”“你的背包,背到现在还没烂”……一个经久不“衰”的背包,引来网友阵阵惊叹。而这,正是奥运赛场上中国风采的一个缩影。

  体育盛会是竞技的赛场,也是交流、展示的舞台。在东京奥运会赛场,随处可见中国元素、中国风采。就以运动器械、运动装备来说,红双喜、瑞豹自行车、安踏、李宁、张孔杠铃、天速地胶……中国制造已然成为赛场上另一道让国人骄傲的风景线。比如瑞豹自行车代表我国自主运动自行车品牌,首次登上奥运会公路大组赛赛场,此次“征战”三大项目,进一步打破了欧美品牌在高端运动自行车制造领域的垄断;此次奥运,红双喜为乒乓球、羽毛球两大项目提供赛事器材,韩国、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用上了全红双喜配置的底板和海绵。

  近年来,奥运流行“中国风”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仅仅在2000年之前,其“画风”还迥然不同。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来自中国品牌的乒乓球实现了我国体育器材史上“零的突破”。在那之前,从运动器材到服装,奥运会上全是外国产品——虽然其中也有“中国元素”,但也只是代加工而已。如业内人士所言,对于各大体育品牌来说,竞逐奥运指定用品的激烈程度不亚于赛场上的角逐。从这个角度说,奥运会是运动员的赛场,也是各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技场。这些年,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在奥运赛场上越来越有“存在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背后是自主创新,是品牌意识,是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透过奥运会这面镜子,我们看到中国企业成长的步伐,可以看到中国品牌崛起的印记。接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创造”必将在更多“赛场”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踏着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中国故事也将在世界舞台上散发更加迷人的风采。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