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文化自信的力量

2021年07月26日 07:5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邹雅婷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表现了大国大党的自信与担当,吹响了振奋人心的前进号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所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是我们自信自强、昂首阔步的底气,也为我们砥砺前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未来的考古和历史研究要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考古研究,是追问本源、探索历史的途径,也是不断发现文化遗产的过程。“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过怎样的路?”面对浩瀚历史,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追问。良渚古城遗址及大型水利系统的发现,向世界证明中华五千年文明所言非虚。二里头遗址的不断发掘,让那些关于华夏民族的古老传说从历史走进现实,让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逐渐展现昔日的辉煌。从神木石峁遗址的横空出世,到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考古发掘不断带给我们惊喜,不断为群星璀璨的中华文明版图增色添彩。

  文物保护,是对祖先创造的文明成果的珍重,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十三五”期间,我国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2000多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有效实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完成,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成果显著,建立文物违法案件督察约谈机制,文物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文化遗产保护应一路同行。全社会都要增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和保护意识,各级政府要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手段,保护好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传承发展,是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活力的关键手段,也是催生新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动力之源。近年来,“博物馆热”不断升温,精彩的展览、社教活动吸引越来越多人走近历史、亲近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电视节目让文物故事深入人心,《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创新表演让年轻人惊叹传统文化之美;故宫、莫高窟等文化遗产地成为网红,文创产品引领“国潮”消费新时尚;考古直播火热出圈,全景数字展厅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饱览文物瑰宝……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播,点亮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创新传播方式,增强科技赋能,激活创作灵感,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持续推动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生活、体现当代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凝聚文化自信的力量

2021-07-26 07:5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邹雅婷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