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无故自燃,电动车须箍紧安全阀

2021年07月20日 10:27   来源:东方网   黄齐超

  7月18日,一辆行驶中的电动自行车在杭州西湖景区玉皇山庄附近突然起火,爆燃成大火球,车上一对父女被严重烧伤。19日从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展流通领域电动自行车专项检查行动。(7月19日澎湃新闻)

  正在行驶的电动车,突然发生了起火,令人愕然。当时的情景,与其说是自燃,倒不如说爆燃,或者是爆炸。受伤的父女被烧伤,严重程度达三级,正在抢救,小女儿被医院下了三次病危通知。我们期待着这对父女能早日痊愈。

  现实生活中,电动车引发的火灾并不少见,比如充电时起火,比如乘电梯发生碰撞起火,这些事故虽然也无法预料,但如果防范得当,也能避免事故发生。但是,这一次的电动车火灾事故,是在骑行中爆燃,事发突然,毫无征兆。所以,很难预料,更难以防范。

  此次悲剧引发公众对电动车安全的担忧,甚至有网友说“太危险了,干脆全面禁止电动车算了”。这样的说法肯定是没有过脑。电动车使用的是新能源,节能环保,经济便捷,笔者认为,类似于电车这样的新能源车,非但不会禁止、淘汰,反而应扩大使用。当前,我国电动车的保有量高达3亿,而电动轿车也是风口,前景可期,怎能说弃用就弃用呢?

  禁止电动车显然不是良策,所以,剩下的可选项就只有一个——尽最大努力,确保电动车的安全。事实上,没有一次电动车引发的火灾事故是无故发生。此次电动车爆燃,苏州消防部门的初步调查系锂电池爆炸。该款电动车说明书显示:原装为铅酸电池,而门店为其更换了锂电池。这,或许是电动车爆燃的诱因。

  当然,事故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但是,这次事故提醒我们,要从厂家和用户两个层面进行反思。首先,从用户的角度看,作为已知的安全隐患,我们应当规范骑乘,使用规范充电器,严禁私自违规检修。其次,从厂家的角度看,使用合格电池配件,增加电池区域的保护设置,升级技术保障,消除火灾隐患,确保电车的安全。

  目前,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已对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进行专项检查行动,检查的焦点是:所售车辆是否有产品合格证、3C认证证书、标签标识是否齐全,以及是否还有旧标电动自行车在售等。那么,其他省市也要未雨绸缪,开展专项检查。而作为电动车使用者,大家也要自检,消除驾乘、使用、检修电动车时的安全隐患。

  无故自燃,电动车须箍紧安全阀。显然,这需要生产厂家、销售商家以及使用者各尽其责,共同努力,维护电动车的安全,把电动车火灾事故概率降到最低。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无故自燃,电动车须箍紧安全阀

2021-07-20 10:27 来源:东方网 黄齐超

  7月18日,一辆行驶中的电动自行车在杭州西湖景区玉皇山庄附近突然起火,爆燃成大火球,车上一对父女被严重烧伤。19日从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展流通领域电动自行车专项检查行动。(7月19日澎湃新闻)

  正在行驶的电动车,突然发生了起火,令人愕然。当时的情景,与其说是自燃,倒不如说爆燃,或者是爆炸。受伤的父女被烧伤,严重程度达三级,正在抢救,小女儿被医院下了三次病危通知。我们期待着这对父女能早日痊愈。

  现实生活中,电动车引发的火灾并不少见,比如充电时起火,比如乘电梯发生碰撞起火,这些事故虽然也无法预料,但如果防范得当,也能避免事故发生。但是,这一次的电动车火灾事故,是在骑行中爆燃,事发突然,毫无征兆。所以,很难预料,更难以防范。

  此次悲剧引发公众对电动车安全的担忧,甚至有网友说“太危险了,干脆全面禁止电动车算了”。这样的说法肯定是没有过脑。电动车使用的是新能源,节能环保,经济便捷,笔者认为,类似于电车这样的新能源车,非但不会禁止、淘汰,反而应扩大使用。当前,我国电动车的保有量高达3亿,而电动轿车也是风口,前景可期,怎能说弃用就弃用呢?

  禁止电动车显然不是良策,所以,剩下的可选项就只有一个——尽最大努力,确保电动车的安全。事实上,没有一次电动车引发的火灾事故是无故发生。此次电动车爆燃,苏州消防部门的初步调查系锂电池爆炸。该款电动车说明书显示:原装为铅酸电池,而门店为其更换了锂电池。这,或许是电动车爆燃的诱因。

  当然,事故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但是,这次事故提醒我们,要从厂家和用户两个层面进行反思。首先,从用户的角度看,作为已知的安全隐患,我们应当规范骑乘,使用规范充电器,严禁私自违规检修。其次,从厂家的角度看,使用合格电池配件,增加电池区域的保护设置,升级技术保障,消除火灾隐患,确保电车的安全。

  目前,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已对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进行专项检查行动,检查的焦点是:所售车辆是否有产品合格证、3C认证证书、标签标识是否齐全,以及是否还有旧标电动自行车在售等。那么,其他省市也要未雨绸缪,开展专项检查。而作为电动车使用者,大家也要自检,消除驾乘、使用、检修电动车时的安全隐患。

  无故自燃,电动车须箍紧安全阀。显然,这需要生产厂家、销售商家以及使用者各尽其责,共同努力,维护电动车的安全,把电动车火灾事故概率降到最低。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