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期待团圆,更期待“天下无拐”

2021年07月14日 07:11   来源:南方日报   笃 鲜

    24年后,郭刚堂一家终于盼到了团圆。

    1997年,郭刚堂两岁大的孩子郭新振被人从家门口拐走。从此,郭刚堂踏上漫漫寻亲路,他的经历曾被改编为电影《失孤》。日前,孩子找到的好消息传来,引发全社会关注。7月13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团圆行动”最新进展,介绍该案侦破情况。

    “只有在路上,我才是一个父亲”,郭刚堂的话触动了很多人。思念、内疚、忧虑、愤怒……骨肉分离的苦痛和大海捞针的艰难,怎能用三言两语道尽?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位父亲在寻亲路上跋涉40多万公里、踏过31个省份、报废了10辆摩托车;一位母亲在得知孩子下落后泪流满面,“20多年,可把我儿翻着了”。正因如此,人们在得知郭刚堂一家团圆的消息时也格外激动——为坚持爱与付出终于收到回报,为拐卖儿童的人终于要受到惩罚。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接到报警后,山东聊城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开展了大量侦查调查、走访摸排等工作,此后20多年间,公安干警从未放弃过寻找郭新振的下落。如果说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人感动,不断更新的技术加持更令人振奋。目前,我国DNA检验技术及数据库建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21年,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依托打拐DNA系统,“全力侦破一批被拐儿童积案、全力缉捕一批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一批改革开放以来失踪被拐儿童”。据发布会介绍,截至5月31日,今年已找回失踪被拐人员1680名,其中时间跨度最长的有54年,“团圆系统”找回率达到98%。

    从申军良找到被“梅姨”拐卖15年的孩子,到《失孤》原型成功认亲,越来越多的家庭得以团圆。但对于那些还在寻亲路上的家庭来说,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漫长而焦灼。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明确提出“依法严惩拐卖人口犯罪”,要求建立统一的办理拐卖人口犯罪案件证据审查认定规则和量刑标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依法严惩行为人很有必要,但不容忽视的是,收买者往往也是拐卖者的帮凶:那些出高价收买孩子的家庭,难道真的不清楚孩子的来历?同为父母,如何就忍心别人遭受失去孩子的锥心之痛?除了进行道德谴责、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或许还需要给予实质惩罚,从根源上遏制拐卖活动。

    再见到孩子那一刻,郭刚堂已经满头白发。一个人能有几个24年?寻亲的故事曲折动人,社会各界的努力温暖人心,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待骨肉离散的故事不要再上演,“天下无拐”的一天早日到来。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期待团圆,更期待“天下无拐”

2021-07-14 07:11 来源:南方日报 笃 鲜

    24年后,郭刚堂一家终于盼到了团圆。

    1997年,郭刚堂两岁大的孩子郭新振被人从家门口拐走。从此,郭刚堂踏上漫漫寻亲路,他的经历曾被改编为电影《失孤》。日前,孩子找到的好消息传来,引发全社会关注。7月13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团圆行动”最新进展,介绍该案侦破情况。

    “只有在路上,我才是一个父亲”,郭刚堂的话触动了很多人。思念、内疚、忧虑、愤怒……骨肉分离的苦痛和大海捞针的艰难,怎能用三言两语道尽?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位父亲在寻亲路上跋涉40多万公里、踏过31个省份、报废了10辆摩托车;一位母亲在得知孩子下落后泪流满面,“20多年,可把我儿翻着了”。正因如此,人们在得知郭刚堂一家团圆的消息时也格外激动——为坚持爱与付出终于收到回报,为拐卖儿童的人终于要受到惩罚。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接到报警后,山东聊城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开展了大量侦查调查、走访摸排等工作,此后20多年间,公安干警从未放弃过寻找郭新振的下落。如果说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人感动,不断更新的技术加持更令人振奋。目前,我国DNA检验技术及数据库建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21年,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依托打拐DNA系统,“全力侦破一批被拐儿童积案、全力缉捕一批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一批改革开放以来失踪被拐儿童”。据发布会介绍,截至5月31日,今年已找回失踪被拐人员1680名,其中时间跨度最长的有54年,“团圆系统”找回率达到98%。

    从申军良找到被“梅姨”拐卖15年的孩子,到《失孤》原型成功认亲,越来越多的家庭得以团圆。但对于那些还在寻亲路上的家庭来说,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漫长而焦灼。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明确提出“依法严惩拐卖人口犯罪”,要求建立统一的办理拐卖人口犯罪案件证据审查认定规则和量刑标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依法严惩行为人很有必要,但不容忽视的是,收买者往往也是拐卖者的帮凶:那些出高价收买孩子的家庭,难道真的不清楚孩子的来历?同为父母,如何就忍心别人遭受失去孩子的锥心之痛?除了进行道德谴责、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或许还需要给予实质惩罚,从根源上遏制拐卖活动。

    再见到孩子那一刻,郭刚堂已经满头白发。一个人能有几个24年?寻亲的故事曲折动人,社会各界的努力温暖人心,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待骨肉离散的故事不要再上演,“天下无拐”的一天早日到来。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