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书“出圈”,背后是“亲和办学”理念

2021年07月13日 07:12   来源:红网   程振伟

  随着全国多地高考志愿填报陆续完成,高考招生录取工作也陆续展开,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寄送录取通知书。由于极富创意和设计感,还包含各种特殊寓意,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近期频频抢占热搜,引起公众的关注。北京语言大学发出的录取通知书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为灵感,将“中国风”与当下流行的“像素风”表现形式融合起来。东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已不满足于留在纸上,还会唱歌!打开通知书礼盒,东大校歌悠扬响起,此外,通知书纸张在光线照射下还会出现校训“止于至善”。

  这些年,高校录取通知书“争奇斗艳”,让全社会看得“眼花缭乱”。而录取通知书的职能,也在不断衍变,不仅有“通知入学”的职能,还能最大程度宣传学校形象。所以越来越多高校在设计录取通知书上殚精竭虑,希望通知书“出圈”,而且在高考季让录取通知书“闪亮出场”,既为招生宣传吆喝,又获得足够曝光为学校形象“加分”。观众乐见高校之间在录取通知书上的“神仙打架”,在这一崭新赛道上,清华北大未必是“绝对第一”。

  录取通知书“出圈”,证明了高校越来越务实,越来越希望与社会沟通。高等教育,一般被认为“研究高深之学问也”,在录取通知书上花心思,当然不仅仅是“宠新生”,也是想给社会一些信号,言外之意是“本校值得托付”。众多高校参与到录取通知书“争奇斗艳”的比赛中来,而且大多是立足本校底蕴、特色,高校是在向社会传输先进文化。前些年高校斗“校长开学毕业典礼金句”,这些年高校拼“录取通知书讲故事”,高校在正能量上“出圈”的背后,是亲民办学思路的“春光乍泄”。

  在录取通知书上的用心用情,浸染的是高校的以生为本理念。录取通知书再会讲故事,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对新生的关爱和寄予厚望”。清华大学最近几年给学生的录取通知书中,校长都要给学生寄书,从《平凡的世界》到《瓦尔登湖》,从《艺术的故事》到《从一到无穷大》,从《万古江河》到《乡土中国》,再到今年的《老人与海》,工科大学希望学生多读人文书籍,无非是想表明“术要服从于道”“不要做精致利己者”。而陕西师范大学已经是连续十五年,由书法家教授手写录取通知书,对学生的关爱跃然纸上。从学生角度考虑,录取通知书是十几年寒窗苦读成果的见证,惊喜满满的录取通知书,对学生既是褒奖也是厚爱。

  高等教育,从曾经的稀缺物,到如今的普及化,办学理念也在与时俱进。高等教育不能困守象牙塔,而是要多走出、多出圈,多为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特别是公共精神财富。越来越多高校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上“举全校之力”,背后是办学思路的“直面学生”“直面家长”“直面社会”,这样的亲和方式值得肯定。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录取通知书“出圈”,背后是“亲和办学”理念

2021-07-13 07:12 来源:红网 程振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