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旧衣物回收箱装的是善心而非贪婪

2021年07月09日 07: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郭慧岩

  近日,旧衣回收箱又上了新闻。据报道,今年4月,浙江省浦江县检察院接收到不少关于旧衣回收箱的举报。经查,杭州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未经审批擅自在多个公共场所放置了300余个旧衣物回收箱。且涉事公司将市民捐赠的一部分衣物未经消毒投入到市场。相关部门对当事人进行了约谈,实施行政立案查处。

  其实,旧衣物回收箱乱象并不是新问题。之前就有媒体曝光,不法分子在网上自行购买旧衣物捐赠投放箱,放在高档小区,将回收的衣物以废旧布料的形式变卖;一些无相关资质的废旧衣物回收公司打着“公益”或“政府实事项目”的旗号牟利。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位老人在逛服装展销会时,竟然买到了自己曾捐赠的裤子,而当初这位老人就是通过旧衣物回收箱捐赠的。

  我所在的小区门口也有旧衣物回收箱,但我始终不放心将衣物放进去。一方面我不知道这个箱子来自哪儿,另一方面也害怕“助纣为虐”。

  旧衣物回收本是资源再利用、传递爱心的公益项目,如今,在一些地方却变成不法牟利工具,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不能任由这种严重透支社会爱心的现象持续下去了。

  堵住漏洞,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慈善法规定,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非营利原则。从城管到小区物业等相关单位,要做到“守土有责”,审核、把关责任一样也不能少。一旦发现来路不明的旧衣物回收箱要尽快处理,以免市民上当受骗。

  对于利用旧衣物回收箱牟取不当利益,甚至诈骗或者盗窃的,要依法依规予以严惩,同时对没有尽到审核把关的相关单位、部门及责任人也要追责。

  既“堵”也要“疏”,一些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得逞,利用的是人们的捐赠需求,一些地区和福利机构也确有需要帮助的需求。如何搭建好、管理好这个满足“双向需求”的渠道显然迫在眉睫。

  该事件中,当地明确提出从6月份开始对旧衣物回收箱实行统一招标、管理,实现旧衣物回收箱规范化管理。这种做法给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鉴。

  还可以借鉴当下流行的“溯源机制”,为每个回收箱设置二维码,人们通过扫描,不仅可以知道回收箱的信息,还可以了解到捐赠的衣物流向了哪里。信息公开透明更利于社会监督。在技术成熟的当下,管好旧衣物回收箱不该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对于网上可以购买到旧衣物回收箱的现象,相关部门也要及时介入与监管,对售卖商家要加强管理,明确购买资质查验等职责。

  说到底,旧衣物回收箱装的应是人们的善心,而不是不法分子的贪婪。不能让旧衣物回收成为不法牟利工具,不能让旧衣物回收行业偏离公益轨道。想捐赠的能放心捐赠,需要帮助的能够得到帮助,才是设置旧衣物回收箱的初衷。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从根上遏制学区房乱象    2021年07月07日
  • ·春运开启,在路上筑牢疫情防线    2021年01月29日
  • ·查,一定要彻彻底底地查!    2021年01月2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旧衣物回收箱装的是善心而非贪婪

    2021-07-09 07: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郭慧岩

      近日,旧衣回收箱又上了新闻。据报道,今年4月,浙江省浦江县检察院接收到不少关于旧衣回收箱的举报。经查,杭州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未经审批擅自在多个公共场所放置了300余个旧衣物回收箱。且涉事公司将市民捐赠的一部分衣物未经消毒投入到市场。相关部门对当事人进行了约谈,实施行政立案查处。

      其实,旧衣物回收箱乱象并不是新问题。之前就有媒体曝光,不法分子在网上自行购买旧衣物捐赠投放箱,放在高档小区,将回收的衣物以废旧布料的形式变卖;一些无相关资质的废旧衣物回收公司打着“公益”或“政府实事项目”的旗号牟利。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位老人在逛服装展销会时,竟然买到了自己曾捐赠的裤子,而当初这位老人就是通过旧衣物回收箱捐赠的。

      我所在的小区门口也有旧衣物回收箱,但我始终不放心将衣物放进去。一方面我不知道这个箱子来自哪儿,另一方面也害怕“助纣为虐”。

      旧衣物回收本是资源再利用、传递爱心的公益项目,如今,在一些地方却变成不法牟利工具,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不能任由这种严重透支社会爱心的现象持续下去了。

      堵住漏洞,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慈善法规定,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非营利原则。从城管到小区物业等相关单位,要做到“守土有责”,审核、把关责任一样也不能少。一旦发现来路不明的旧衣物回收箱要尽快处理,以免市民上当受骗。

      对于利用旧衣物回收箱牟取不当利益,甚至诈骗或者盗窃的,要依法依规予以严惩,同时对没有尽到审核把关的相关单位、部门及责任人也要追责。

      既“堵”也要“疏”,一些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得逞,利用的是人们的捐赠需求,一些地区和福利机构也确有需要帮助的需求。如何搭建好、管理好这个满足“双向需求”的渠道显然迫在眉睫。

      该事件中,当地明确提出从6月份开始对旧衣物回收箱实行统一招标、管理,实现旧衣物回收箱规范化管理。这种做法给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鉴。

      还可以借鉴当下流行的“溯源机制”,为每个回收箱设置二维码,人们通过扫描,不仅可以知道回收箱的信息,还可以了解到捐赠的衣物流向了哪里。信息公开透明更利于社会监督。在技术成熟的当下,管好旧衣物回收箱不该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对于网上可以购买到旧衣物回收箱的现象,相关部门也要及时介入与监管,对售卖商家要加强管理,明确购买资质查验等职责。

      说到底,旧衣物回收箱装的应是人们的善心,而不是不法分子的贪婪。不能让旧衣物回收成为不法牟利工具,不能让旧衣物回收行业偏离公益轨道。想捐赠的能放心捐赠,需要帮助的能够得到帮助,才是设置旧衣物回收箱的初衷。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