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数据杀熟需要创新监管手段

2021年07月06日 10:12   来源:东方网   徐建辉

  7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对于“大数据杀熟”,规定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上一年度销售总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7月4日澎湃新闻)

  到底什么是“大数据杀熟”?《规定》中给出了规范的定义,即: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等技术手段,根据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基于成本或正当营销策略之外的因素,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的。

  简言之,就是“看人下菜”,明明是同一商品或服务,却针对不同顾客开出了不同价码。这些网络平台为什么要这样做?“杀熟”呗!譬如,为了拉新,为了获客,各家平台对于新客户可以开出最优惠的价格,但是对于已经上车的“回头客”,对不起,迎接他的通常都是明晃晃的“镰刀”。

  于是乎,人们在消费中常常会发现,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登陆同一家平台浏览同一款商品或同一种服务,分别再下内容相同的订单,自己和身边朋友及其他用户得到的报价却是高低有别,有时差异甚至十分悬殊。还有时甚至是首次下单与取消后再下单的价格都完全不同,明摆着是自己被平台“算计”了。

  怎么“算计”?用算法呀!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独特的算法,平台可以动态掌握每个消费者的“小心思”。一旦发现对方已经忠心耿耿的“铁粉”,或是反复浏览、预订,下单欲望很强烈,就会变魔术一般坐地起价,宰你没商量……

  对于消费者而言,尽管当前不乏比价工具,各个平台的报价也基本上是透明的,可是不可能每次下单前都把全网价格横向对比一下,特别是当在一个平台消费已经形成习惯后,往往不假思索直接就下单了,这样就很容易落入平台“量身定制”的杀熟陷阱。

  显而易见,互联网平台这种“两面三刀”的杀熟做法太不厚道,同时也有悖诚信与公平交易原则,因此时常备受诟病,成为一种千夫所指。但是由于平台自己不会不打自招,相关算法机制更是秘而不宣,加之在这方面也缺乏精准有力的制约法规和认定办法,导致这一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理,时至今日也没有看到哪家平台因此被抓现形。

  现在,《规定》不仅对大数据杀熟给出了明确的判定标准,也规定了严格的处罚标准,这充分反映出监管部门的执法态度,这一困扰广大网络消费者的痼疾,有望迎来新的治理阶段。

  不过,应当看到,治理大数据杀熟,不仅要有法可依,更要解决举证难、认定难、查处难等“有法难依”的现实问题。市场价格变化快、原因多,消费者难举证,而平台又不承认,监管执法往往也难以下手,这才导致大数据杀熟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难被抓包。

  这就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探索执法技巧、创新执法手段、完善执法规程,穿透数据迷云找出切实可行的监管执法办法来。让消费者不再有苦难言,使大数据杀熟难再逍遥法外。期待“大数据杀熟第一案”的浮出水面。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治理大数据杀熟需要创新监管手段

2021-07-06 10:12 来源:东方网 徐建辉
查看余下全文